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法律辞典

民事法律行为

书籍:法律辞典 作者:法律出版社 朝代:2003-1-1 专题:书籍

指民事主体设立、变更或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民事法律行为是近代大陆法学的成果。最早使用法律行为这一术语的是德国理性法学派学者,正式立法中首见于德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中的法律行为制度对大陆民法以及法学理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作为民法总则的一般性规定,它为合同法、遗嘱法和婚姻家庭法等具体设权行为规则起指导作用。它以系统完备的理论形态概括了民法学中一系列精致的概念和原理,形成了民法学中最抽象、最辉煌的部分,因此,大陆法系的学者誉之为“民法规则理论化的象征”。而且,民事法律行为制度集中地体现了民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它以意思表示为构成要素,是私法主体自由、自治和自律品性的集中表现。民法的诚实信用原则、公序良俗原则、平等原则、自愿原则等在民事法律行为中都得到了极其充分的表现。民事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核心要素,这是其与事实行为最主要的区别。在中国现行法中,民事法律行为仅指合法行为,这是与其他大陆法系国家的不同之处。大陆法理论一般将民事法律行为的构成要素分为三种:(1)要素。这是构成民事法律行为不可或缺的要素。例如买卖合同必须约定一方移转所有权,他方给付价金。如果当事人主张民事法律行为符合法律规定的某种典型交易形态,应当受法律保护,则需对法律行为要素负举证责任。(2)常素。指某种经常构成民事法律行为要素的内容。常素往往是法律的任意性规定。如果当事人没有以特约排除其适用,则适用于当事人之间的民事法律行为。(3)偶素。指因为当事人间的意思表示而附加于某种民事法律行为上的约定。民事法律行为的性质不因当事人附加偶素而改变其性质或者类型,如当事人在民事法律行为上附加条件和期限。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包括实质要件和形式要件。前者是因民事法律行为的本质而决定的生效要件,后者是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的法律行为必备的形式要件。民事法律行为的实质有效要件主要有:(1)行为人有相应的行为能力。(2)意思表示必须真实。因欺诈、胁迫、重大误解或乘人之危的法律行为可以撤销。(3)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益。民事法律行为不得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和禁止性规定。民事法律行为的主要分类:(1)依据民事法律行为当事人的数量,可以分为单方民事法律行为、双方民事法律行为和多方民事法律行为。(2)依据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是否需要交付物,可以分为诺成性民事法律行为与实践性民事法律行为。(3)依据民事法律行为的内容是否有偿,可以分为有偿民事法律行为和无偿民事法律行为。(4)依据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可以分为处分行为与负担行为。(5)依据民事法律行为是否在生前发生效力,可以分为生前民事法律行为与死后民事法律行为。(6)依据民事法律行为的内容,可以分为物权行为、债权行为、遗赠行为和亲属行为。(7)依据民事法律行为是否需要具备一定的形式,可以分为要式行为和非要式行为。

上一篇:民事法律事实 下一篇:民事合法行为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苏洵为什么是大器晚成 苏洵的经历
苏洵为什么是大器晚成 苏洵的经历
眉山苏洵,少不喜学,壮岁犹不知书。年二十七始发愤读书。举进士,又举茂才,皆不中。曰:“此未足为我学也。”焚其文,闭户读书,五六年,乃大究
王莽改制
王莽改制
王莽改制是西汉末及新朝时由王莽推行的托古改制。初始元年(8年),王莽接受孺子婴禅让后称帝,改国号为新,改长安为常安,是为始建国元年(9年
秦始皇何时对王翦起了疑心
秦始皇何时对王翦起了疑心
灭楚之战中,几十万大军在楚地按兵不动,这不免令人起疑。因为,万里进军,求的是速战速决,要是耗在那里,再好的时机也会耽误的。可是,秦始皇
李牧之死
李牧之死
吕不韦离开秦国后,他的党羽司空马逃往赵国,赵王任命他做赵国的守相。这时,秦国出兵攻打赵国。司空马对赵王说:“文信侯在秦国任丛相,
李牧:首位击败匈奴的名将
李牧:首位击败匈奴的名将
李牧是赵国名将,出生年月不详,死于公元前229年。李牧和白起一样,为自己的国家做出无数贡献,最后却被国君杀害。李牧的死比白起更惨,因
齐宣王拜颜斶
齐宣王拜颜斶
齐宣王田辟疆(公元前301年),战国时齐国国君,齐威王之子,妫姓。公元前320年继齐威王为田氏齐国第五代国君,公元前319—前301年在位。齐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