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之法
又称“无法之法”。明末清初启蒙思想家黄宗羲提出的法律主张。“天下之法”是维护天下人利益、体现天下人意志的法律,是真正的理想的法律。由于天下人皆可以从该“法”中获得利益,所以尽管法令疏简,但人人都自觉遵守。黄宗羲是从“天下为主君为客”的观点出发,提出这一主张的。他盛赞三代之治,认为三代之前,天下大治的原因就是因为有“天下之法”,故“法愈疏而乱愈不作”。三代之后,天下大乱,是因为君主为保一己私利,用“一家之法”取代了“天下之法”。所以尽管法网愈修愈密,却仍不可以止乱。因此,黄宗义主张恢复三代以上之制,施行“天下之法”,以挽救民族危亡于乱世。这一主张否定了数千年的封建专制法制,具有近代启蒙意义。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
- “闱姓”赌博:科举制度的怪胎
- 科举制度产生于隋朝,千余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心目中至为神圣的事业。然而到了封建社会的末世,从神圣的科举制度中却蘖生出一个怪胎,它就
-
- 周定王兄终弟及,楚庄王问鼎中原
- 如果司马迁的《史记》没有记错的话,大周王朝此次难得地出现了一次“兄终弟及”。按《史记·周本纪》记载,周匡王去世之后,继承王位的
-
- 曲沃恒叔为何忘恩负义,篡夺侄子晋昭侯政权
- 晋文侯三十五年(公元前746年),晋文侯去世,晋文侯的儿子、成师的侄子伯继位,是为晋昭侯。晋昭侯元年(公元前745年),晋昭侯将叔父成师封于曲
-
- 晋文侯为什么勤王,文侯勤王的历史意义
- 公元前785年,晋国第九位国君晋穆侯去世。按照周礼“嫡长子继位”的规定,应该由穆候长子姬仇继位。但是,手握军事权力的穆候之弟(不知
-
- 狐堰论法,与晋文公抬杠
- 晋文公问狐堰说:“我把丰富的食物,普遍赐给朝中的人,一杯酒、一盘肉都集中起来宴请宫中的人,壶中的酒不薄,新鲜的肉不存放起来。杀一头
-
- 王翦攻楚 先讨封赏
- 王翦,战国末期秦国著名军事家。他任将军时,正是秦始皇征伐六国,统一天下之时。王翦南征北战,功勋显赫,是一位既报国又谋身的谋略家。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