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必故意
又称“结果不确定故意”。指行为人预见到其行为的危害结果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即使发生亦不违背其本意的心态,仍然决意实施该危害行为。如某旧货商甲意识到某乙出售的汽车可能是赃物,因价格便宜有利可图仍决意收购。未必故意与有意识的过失有别。前者虽认为行为的危害结果未必发生,但即使发生亦不违本意,表现为行为人毫不犹豫地决意实施;后者虽也认识到危害结果有可能发生,但主观上不欲其发生,如果发生则将停止其行为,但自信其可以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未必故意与间接故意相近似,但亦有不同。前者对可能发生的危害结果置之不顾,仍断然实施其行为;后者是有意识地加以放任,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持接受态度。在意志因素上,前者表现更强烈一些。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诸葛亮不遇刘备会隐居一生吗
- 作者:长空星照 来源:新浪博客三国时期是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很多文臣武将都在很年轻时就能出人头地。又因为诸侯都想成就自己的“大业
-
- 晋惠公和秦穆公互嫁公主,但秦晋之好未必好!
- 秦国和晋国为借粮食的事打起来了。首先,晋国遇上饥荒,晋惠公派大夫庆郑,到西邻的秦国买粮食。秦国觉得不能为富不仁,秦穆公说:“天灾流
-
- 董卓的盗窃之道
- 董卓初以虓阚为情,因遭崩剥之势,故得蹈藉彝伦,毁裂畿服。大以刳肝斫趾之性,则群生不足以厌其快,然犹折意搢坤,迟疑凌夺,尚有盗窃之道焉,及
-
- 晋文侯威胁最大的不是其弟“成师”,而是殇叔
- 周宣王的时候,晋国国君是晋穆公,穆公的太子叫仇,后来又生了个小儿子成师。《左传》和《史记》都记录说,当时就有个叫师服的贤大夫发表
-
- 鬼谷子的四个徒弟
- 鬼谷子,中国历史上战国时代的显赫人物,是“诸子百家”之一,纵横家的鼻祖,也是位卓有成就的教育家。鬼谷子只是个代称,就像是现代的“某
-
- 九天玄女的传人
- 九天玄女是九天的圣主,中华民族是九天玄女的传人,《诗经? 商颂 ? 玄鸟》有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我还认为,通过 “玄鸟 ” ,得知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