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赏必罚
先秦法家推行“法治”的主张。意即赏罚必须取信于民。商鞅认为,只有做到信赏必罚,百姓才能相信法令:“民信其赏,则事功成;信其罚,则奸无端”。他还主张“厚赏而信,刑重而必”,以期法律迅速生效。此外,“信赏必罚”还含有“去私”的内容,即不以个人喜怒而行赏罚。不论贵族、平民,有功则赏,有过则罚。故史有商鞅治国“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的美誉。战国后期的法学基本上继承了商鞅的刑罚主张,将法令作为赏、罚的惟一标准。为此,他们反对君主随意赦免宽宥犯罪,认为这样做使法令失信于民,害大利小,久而不胜其祸。“法不阿贵”、“刑无等级”、“刑过不避大夫,赏善不遗匹夫”等都是法家的赏罚原则。“信赏必罚”的主张有利于取消贵族的“刑不上大夫”的特权,对后世法律产生巨大影响。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
- 陈平用计阴损:救刘邦用2000良家妇女抵挡楚军
- 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史传文学的开山之作。他在《史记》中写活了许多历史人物,其卷六《陈丞相世家》中精心刻画的陈平的形象便是
-
- 晋文侯为何取名为仇,晋文侯夺回君位
- 取名为仇晋文侯,姬姓,名仇,晋穆侯之子,母亲姜氏是齐国宗室之女。晋穆侯四年(公元前808年),晋穆侯迎娶姜氏为夫人。晋穆侯七年(公元前805年
-
- 里克劝晋惠公,导致全家被诛杀
- 晋惠公反悔,不想割地给秦国。里克不同意,他说:“既然如此,你们先前干吗答应人家,答应了现在又不给,这不是言而无信吗?”郤芮大声说:“主公
-
- 范雎的反间计
- 秦国数次打败赵国的军队,廉颇坚守壁垒,不出去迎战,赵王认为廉颇损兵折将,伤亡太多,又胆怯不肯出战,十分生气,好几次下令责备他。应侯范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