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法律辞典

以法为本

书籍:法律辞典 作者:法律出版社 朝代:2003-1-1 专题:书籍

又称“以法治国”。战国法家的治国主张。起源于春秋管仲子产邓析等革新家思想。战国时历经李悝商鞅、慎到、申不害等人发展,至韩非集大成,形成一套完整的法治理论体系,与儒家的礼治、德治、人治根本对立的“法治”理论。包括以下内容:(1)强调“法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法家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多而物寡的矛盾日益突出,而人性本恶,好利恶害,贪得无厌,以至于争乱纷起。儒家的礼教与道德说教根本无助于争乱的解决,所以,惟有加强法治,以暴止暴,才能解决争乱。为此,法家宣称“法治”的时代已经取代了“礼治”时代,以法治国则强,以礼治国则亡。(2)强调“以法治国”的必要性。法家对法的规范性、公平性和公开性作了一定的论述。认为法较礼更为公正客观,法的效用比德、礼显著,足以起到定分止争、兴功惧暴的作用,能使上下一致,国富兵强。法治有如此多的优于德治、礼治、人治的优点,故治国必须以法。(3)总结出推行“法治”的方法。法家认为,实行“法治”首先必须有法可依。君主应集中掌握立法权。但不能随意立法。法必须随时而立,令应顺应民心,而且要顾及百姓的承受力,不能立禁太多等等。其次,实行“法治”应严于执法。法应公布于众,而且必须成为人们言行的惟一准则。君主大臣皆应做到“言不中法者,不为也。”在实行赏罚时,也应以法为准,不因亲疏、贵贱而异。再次,强调法、势、术相结合来推行“法治”。君主掌握至高无上的权威,是以法治国的前提,同时还必须有一定的用法之术,这样,才能保证“法治”的顺利进行。

上一篇:以德去刑 下一篇: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红梅妆的典故] 上官婉儿红梅妆
[红梅妆的典故] 上官婉儿红梅妆
红梅妆是什么?红梅妆,是古代女子的一种装饰,以胭脂在前额点红。上官婉儿红梅妆段成式在《酉阳杂俎》里有这样一段记载:“今妇人面饰
包世臣的艺舟双楫
包世臣的艺舟双楫
《艺舟双辑》,文艺论著。清代包世臣著。六卷。前四卷论文,后两卷论书,故称“双辑”。论书分为述书上中下,历下笔谭、国朝书品、答熙载
床母胎记———血管瘤
床母胎记———血管瘤
听到老一辈的人说:如果小孩身体上有一块红色胎记,是床母作记号来的。”到底“床母”作了是什么记号?会不会影响日后的健康?所谓的红色
晋襄公太懦弱,大臣在他身上吐痰,都不计较!
晋襄公太懦弱,大臣在他身上吐痰,都不计较!
这也是一代雄主之后接班人的共同特征,如胡亥较之于嬴政,汉惠帝较之于汉高祖,刘禅较之于刘备,唐高宗较之于唐太宗,建文帝较之于明太祖,都
吴王诸樊剑为何出现在蔡聲侯産墓?
吴王诸樊剑为何出现在蔡聲侯産墓?
工䱷太子姑發剑,1959年在安徽淮南的蔡聲侯産墓出土。蔡聲侯産墓此次出土遗物112件,以青铜兵器和车马器为主。其中,有工䱷太子姑發剑1
魏文侯待民之道
魏文侯待民之道
在魏国的东封,有个地方官名叫解扁。有一年,解扁为了讨好上司,驱使劳累一年的农民,在冬天里上山砍柴。魏文侯整个冬天干个不停,砍下的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