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统治原则
又称“有效控制原则”、“实效原则”,以是否实行有效统治为承认新政府的条件和根据的一种承认理论。只要新政府已在本国实行有效统治,便可承认之。所谓“有效统治”,是指新政府实际控制本国大部分地区和有效地行使统治权,并得到居民惯常服从,从而有可能代表国家,独立进行国际交往,承担国际权利与义务。关于有效统治的条件,格劳秀斯曾着眼于从得到居民服从和有权派遣外交使节方面作过探讨。普芬道夫则曾宣称,实际握有主权者可被认为是合法政府。这一学说与“承认宣告说”同出于承认理论上的“事实主义”,而与承认政府考虑其起源和法律根据的“法统主义”相对立,符合民族自决和不干涉内政的原则精神。其他国家根据有效统治原则,可以决定对新政府承认或不承认。无视这一原则,对新政府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和判断,或者采取过急承认、延迟承认或拒绝承认,都不符合国际法的承认制度。由外国侵略者以武力建立或维持的傀儡政权,不具备国家的要件,不能成为国际承认的对象,即使它在国内能维持一定社会秩序,也不表明它能实行有效统治。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资治通鉴》为何从周威烈王23年写起?
- 与《资治通鉴》同为“史学双璧”的《史记》是从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写起,《资治通鉴》为何从周威烈王23年写起?比如《史记·六国年表》
-
- 晋文公在曹受辱,被人偷看身材
- 重耳一行离开了齐国,又开始了他们的列国之旅。他们第一个到的国家,是楚国的新小弟曹国(现山东省定陶县西北)。曹国是个典型的小国,夹存
-
- 廉颇善饭
- 廉颇,生卒年不详,嬴姓,廉氏,名颇,山西太原(一说山西运城,山东德州)人。战国末期赵国的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曾率
-
- 赵奢识子,赵括纸上谈兵
- 赵奢,嬴姓,赵氏,名奢。战国时代东方六国的八名将之一,简曰马氏。汉族,赵国人,与赵王室同宗,当届贵族,战国后期赵国名将。赵奢,是战国时赵国
-
- 召公劝谏厉王: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出自《国语·周语上》:“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
- 张仪连横
- 战国末期,秦惠王任用张仪做国相,用连横政策对付诸侯的合纵政策,取得巨大成功。张仪先后去魏国四次,终于劝说魏哀王尊秦王为帝。接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