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与椭圆
1.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通过直线方程与椭圆方程组成的方程组,对解的个数进行讨论,通常用消元法消去方程组中一个变量,得关于另一个变量的一元二次方程.
ⅰ△>0直线与椭圆相交
有两个公共点.
ⅱ△=0直线与椭圆相切
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ⅲ△<0直线与椭圆相离
没有公共点.
2.弦长问题
通常将直线方程与椭圆方程联立,得关于x(或y)的一元二次方程,然后用韦达定理,再求弦长,也可直接求直线与椭圆的交点.
例1 若直线y=kx+1与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总有公共点,求m的取值范围.
解法一 直线y=kx+1过定点A(0,1)
∴A(0,1)必在椭圆内或椭圆上,
即,且5>m,故1≤m<5.
解法二 由消去y得(m+5k)x+10kx+5(1—m)=0,∴△=100k—20(m+5k)(1—m)≥0时任意k∈R恒成立.
∵m>0,∴m≥1—5k恒成立.
∴1—5k的最大值为1.
∴m≥1,又m<5.
∴1≤m<5.
例2 已知斜率为1的直线l过椭圆的右焦点交椭圆于A、B两点,求弦AB之长.
解 设A、B坐标分别为A(x,y),B(x,y).
由椭圆方程知,a=4,b=1,c=3,
∴F(,0),
∴直线l的方程为. ①
将①代入x+4y=4,化简整理得,
③中点弦问题
通常采用韦达定理或点差法求解,点差法步骤:设点(即设出弦的端点坐标)→代入(即代入曲线方程)→作差(即两式相减).
例3 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坐标原点,焦点在坐标轴上,直线y=x+1与该椭圆相交于P和Q,且OP⊥OQ,,求椭圆的方程.
策略 椭圆焦点位置不能确定,可设其方程为mx+ny=1(m>0,n>0,m≠n),本题涉及弦长,要用弦长公式,注意应用根与系数的关系,还有OP⊥OQ,应将k·k=—1坐标化解决问题.
解 设椭圆方程为mx+ny=1(m>0,n>0),P(x,y),Q(x,y),由
∴由弦长公式得
∴所求椭圆方程为3x+y=2或x+3y=2.
-
- 甘罗:秦国的神童使臣
- 甘罗,秦国下蔡人,祖父甘茂,是秦国一位著名的人物,曾担任秦国的左丞相。“将门出虎子,”在他祖父的教导下,甘罗从小就聪明机智,能言善辩,深
-
- 甲骨文用辞及福祐辞
- “用”字在甲骨文中出现超过两千次,属极为常见的字词之一。“用”字大部分出现在祭辞中,但也有不少与祭祀无关的文例;另外还有几百条
-
- 兵痞董卓
- 董卓——身经百战的西北兵痞,兽性匪类的“凉州帮”帮主;汉献帝的拥立者成了第一个专政首相;史称他是一个百年不遇罪恶滔天令“人神波
-
- 廉颇善饭
- 廉颇,生卒年不详,嬴姓,廉氏,名颇,山西太原(一说山西运城,山东德州)人。战国末期赵国的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曾率
-
- 黄石公是什么人呢?为什么要给张良一本书?
- 黄石公(约公元前292年-公元前195年),秦汉时隐士,别称圯上老人、下邳神人,后被道教纳入神谱。《史记·留侯世家》称其避秦世之乱,隐居东
-
- 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
- 司马错与张仪就伐蜀或是伐韩的问题,争论于秦惠王之前,司马错主张伐蜀。张仪说:“不如伐韩。”惠王说:“我愿听听你的意见。”司马错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