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滴定误差分析
滴定测待测液的浓度时,消耗标准溶液多,则结果偏高;消耗标准溶液少,则结果偏低.从计算式分析,当酸碱恰好中和时,有关系式:
当标准酸滴定待测碱时,r、r、c均为定值,c的大小取决于V的大小,V大,则c大,V小,则c小,举例如下:
1.未用标准酸洗滴定管,则测量值偏高;
2.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后消失,则测量值偏高;
3滴定前读数正确,滴定后俯视读数,则测量值偏低;
4滴定前读数正确,滴定后仰视读数,则测量值偏高;
5滴定前,用待测液洗锥形瓶,则测量值偏高;
6.未用待测液洗移液管,则测量值偏低.
注 量筒和滴定管错误读数时的误差分析.
量筒的刻度是由底到口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刻度的,滴定管的刻度由上到下,从零开始(零刻度以上还有一段没有刻度)逐渐增大,(在最大刻度以下也有一段至尖嘴处末端没有刻度),因此,读数值的偏差与量筒相反.
但对滴定结果的影响要看滴定前后两次读数的差值来决定.总之,对于量筒和滴定管,俯视和仰视时的共同点在于:俯视时液面位于读取刻度的下方;仰视时液面位于读取刻度的上方;(记住“俯下仰上”.)
例 (2000·理科综合·6)有①、②、③三瓶体积相等,浓度都是1mol·L的HCl溶液,将①加热蒸发至体积减少一半;在②中加入少量CHOOONa固体(加入后溶液仍呈强酸性);③不做改变.然后以酚酞做指示剂,用NaOH溶液滴定上述三种溶液,所消耗的NaOH溶液体积是( ).
A.①=③>② B.③>②>①
C.③=②>① D.①=②=③
解析 酚酞的变色范围pH=8~10,少量CHCOONa(稀溶液)对滴定终点无影响(从实验经验看,0.1 mol·L的CHCOONa溶液,通过pH试纸测定其pH为9,加入酚酞呈粉红色).加热时HCl也随HO而挥发.
答 C.
-
- 《资治通鉴》为何从周威烈王23年写起?
- 与《资治通鉴》同为“史学双璧”的《史记》是从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写起,《资治通鉴》为何从周威烈王23年写起?比如《史记·六国年表》
-
- 揭秘:曾子去世前为何要换席子?
- 孔子的学生中,有一对父子。父亲名叫曾晳,儿子名叫曾参。曾参被后人称为曾子,他受到孔子和父亲曾皙的长期熏陶,对孔子的学说不但理解深
-
- 廉颇善饭
- 廉颇,生卒年不详,嬴姓,廉氏,名颇,山西太原(一说山西运城,山东德州)人。战国末期赵国的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曾率
-
- 历史上岳飞怎么死的:非死于秦桧之手是高宗杀害
- 岳飞成为民族独立精神的象征之后,他的非正常死亡,就成为纠结大家1000年的心结。按照民间平话和小说的说法,那个该死的秦桧和他老婆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