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的吸水性与吸湿性
(一)材料的吸水性
材料在水中吸收水分的性质称为吸水性。吸水性的大小用吸水率表示,吸水率有两种表示方法:即质量吸水率和体积吸水率。
1.质量吸水率
质量吸水率是指材料在吸水饱和时,所吸收水分的质量占材料干燥状态下质量的百分率。质量吸水率可用下式计算:
式中 W——材料的质量吸水率(%);
m——材料在吸水饱和状态下的质量(g);
m——材料在干燥状态下的质量(g)。
2.体积吸水率
体积吸水率是指材料在吸水饱和时,所吸收水分的体积占材料自然状态下体积的百分率,体积吸水率可用下式计算:
式中 W——材料的体积吸水率(%);
V——材料吸收水分的体积(cm);
V——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cm);
ρ——材料在干燥状态下的表观密度(g/cm);
ρ——水的密度(g/cm),在常温下取1.0g/cm。
多数情况下材料是按质量计算吸水率,但也有按体积计算吸水率的。如果材料具有细微而连通的孔隙,则其吸水率较大,若是封闭孔隙,水分就不容易渗入;粗大的孔隙水分虽然容易渗入,但仅能湿润孔壁表面而不易在孔内存留。所以,封闭或粗大孔隙材料,其吸水率是较低的。
材料质量吸水率与体积吸水率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W=Wρ (2-10)
各种材料的吸水率相差很大,如花岗岩等致密岩石的吸水率仅为0.5%~0.7%,普通混凝土为2%~3%,黏土砖为8%~20%,而木材或其他轻质材料的吸水率则常大于100%。
(二)材料的吸湿性
材料在潮湿空气中吸收水分的性质称为吸湿性。吸湿作用一般是可逆的,也就是说较干燥的材料在潮湿空气中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较潮湿的材料在干燥的空气中又可以向空气中释放水分。
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材料与空气湿度达到平衡时的含水率称为平衡含水率。材料吸湿后,其质量增加,但保温隔热性下降,强度和耐久性降低,体积发生变化,多数对工程产生不利影响。在常用的建筑材料中,木材的吸湿性特别明显,它能大量吸收水汽而增加质量,降低强度和改变尺寸,因此木门窗在潮湿环境中往往不易开关。保温材料如果吸收水分后,会大大降低保温效果,所以对保温材料应采取有效的防潮措施。
-
- 为什么历史上的初唐四杰都死的很惨?
- 对唐代文学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有“初唐四杰”这个称呼。它指的是唐初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位著名诗人。他们四个写过很多
-
- 鬼谷子简介,鬼谷子有多牛
- 我国传统文化有“三教九流”之说,九流之中有一派叫做“纵横家”。鬼谷子被公认为纵横家之鼻祖,苏秦与张仪为其最杰出的两个弟子〔见
-
- 狐堰论法,与晋文公抬杠
- 晋文公问狐堰说:“我把丰富的食物,普遍赐给朝中的人,一杯酒、一盘肉都集中起来宴请宫中的人,壶中的酒不薄,新鲜的肉不存放起来。杀一头
-
- 伊尹负鼎典故
- “伊尹负鼎”是一个典故,出自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主要讲的是伊尹给商汤借着谈论厨艺的机会跟他讲治国之道的故事。也有学者把
-
- 晋襄公漏言害两臣!领导泄密可咋整?
- 公元前621年,晋国准备和狄国开战,晋襄公拟派狐夜姑(一作射姑)为主将,赵盾做副将,带兵出征。晋襄公画像晋襄公:(公元前621年):姬姓,讳欢,谥号曰
-
- 屈原:玉米田的传说
- 屈原(约前340—前278),名平,字原,楚国人,战国时期政治家、大诗人。他担任过楚国的大臣,参与国家内政和外交大事。为了使楚国强盛,屈原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