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的抗渗性
材料的抗渗性是指材料抵抗压力水或其他液体渗透的性能。建筑工程中许多材料常含有孔隙、空洞或其他缺陷,当材料两侧的水压差较大时,水可能从高压侧通过材料内部的孔隙、空洞或其他缺陷渗透到低压侧。这种压力水的渗透,不仅会影响工程的使用,而且会造成结构的破坏。因此,长期处于有压水中时,材料的抗渗性是决定工程耐久性的重要因素。
材料的抗渗性大小可用渗透系数或抗渗等级表示。
(一)材料的渗透系数
材料的渗透系数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 K——材料的渗透系数(cm/s);
Q——渗水量(cm);
d——试件的厚度(cm);
A——渗水的面积(cm);
t——渗水的时间(s);
H——静水压力水头(cm)。
渗透系数K反映水在材料中流动的速度。K值越大,说明水在材料中流动的速度越快,其抗渗性能越差。对于防水、防潮材料,如沥青、油毡、沥青混凝土、瓦等材料,常用渗透系数表示其抗渗性。
(二)材料的抗渗等级
有些材料(如混凝土、砂浆等)的抗渗性,常用抗渗等级来表示,抗渗等级是以规定的试件在标准试验方法下所能承受的最大水压力来确定。抗渗等级以符号“P”和材料可承受的水压力值来表示,如混凝土的抗渗等级为P6、P8、P10、P12、P16等,分别表示材料能够承受0.6MPa、0.8MPa、1.0MPa、1.2MPa和1.6MPa的水压力而不渗水。材料的抗渗等级越高,其抗渗性越强。
材料抗渗性的好坏与材料的孔隙率和孔隙特征有关,孔隙率小且封闭孔隙多的材料,其抗渗性则好。对于地下建筑及水工构筑物,要求选用抗渗性较高的材料;对于防水材料,则要求具有更高的抗渗性。
上一篇:材料的吸水性与吸湿性
下一篇:材料的抗冻性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包世臣的艺舟双楫
- 《艺舟双辑》,文艺论著。清代包世臣著。六卷。前四卷论文,后两卷论书,故称“双辑”。论书分为述书上中下,历下笔谭、国朝书品、答熙载
-
- 荀子如何教导楚庄王治理国家?
- 荀子是如何教导楚王治理国家的呢?其中有这么个故事。楚庄王听说荀子是当世的大儒,便派人向他请教怎样才能把国家治理好。儒学荀子听
-
- 孔子门人曾子故里在哪里
- 曾子又叫曾参,是春秋末年鲁国人,山东作为孔孟之乡,人文色彩浓厚,曾子也是山东省嘉祥县人,这点从史记和建筑遗迹上都可以看出来。
-
- 詹天佑不纳妾
- 詹天佑,1861年生于广东南海。10岁考取清廷官派首批赴美留学幼童班,1881年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铁路工程专业。回国后毕生致力于我国早
-
- 魏文侯招贤兴国
- 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并起,争霸中原。统一的周王朝崩溃了,天下分裂成许多国家,其中最强大的有秦、楚、燕、韩、赵、魏、齐七
-
- 从秦孝公到秦始皇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 秦孝公是秦国中兴时期的君王,一手奠定了日后横扫八荒六合的基础,他之后的惠文王在他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加强国力,之后的历任君王也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