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度测量的误差来源
在角度测量过程中,造成测角误差的因素有三种:仪器误差、观测误差、外界条件的影响。
1.仪器误差
仪器虽经过检验及校正,但总会有残余的误差存在。仪器误差的影响,一般都是系统性的,可以在工作中通过一定的方法予以消除或减小。
仪器误差中的视线不垂直横轴、横轴不垂直竖轴、照准部偏心及竖盘的指标差等对测角造成的误差均可通过取盘左、盘右读数的平均值或取盘左、盘右观测角值的平均值的方法来加以抵消或大大减弱。
2.观测误差
观测误差主要有:对中误差(测站偏心)、目标偏心、照准误差及读数误差。
(1)对中误差
对中误差的大小,取决于仪器对中装置的状况及操作的仔细程度,它对测角精度的影响如图3-24所示。设O为地面标志点,O′为仪器中心,OO′的长度为对中时的偏心距e,则实际测得的水平角为β′而不是应测的β,两者差值为:
△β=β-β′=δ+δ
图3-24 对中误差对测角精度的影响
由于δ和δ很小,所以存在
式中 θ——观测方向与偏心方向夹角;
D——测站点到A的距离;
D——测站点到B的距离。
可得:
当β′=180°,θ=90°时,取D=D=D,则△β有最大值
当D=100m,e=3mm时,△β=12.4″;当D=50m,e=3mm时,△β=25″。
可见,边长越短,偏心距e越大,则对测角的影响也越大。所以在测水平角时,边长越短,对中的精度要求越高,对中时越需要仔细。
(2)目标偏心
在测角时,通常都要在地面点上设置观测标志,如花杆、垂球等。造成目标偏心的原因是标志与地面点对得不准,或者标志没有铅垂,而照准的标志上部与地面标志点偏移。
与测站偏心类似,偏心距越大,边长越短,则目标偏心对测角的影响越大。所以在观测角度时,标杆底部要对准地面点并且要竖直,在瞄准时应尽可能的瞄准目标的底部。短边测角时,尽可能用垂球作为观测标志。
(3)照准误差
照准误差大小与人眼的分辨能力、望远镜的放大率有关。人眼的分辨能力一般为60″,设望远镜的放大率为ν,则照准时的分辨能力为60″/ν。一般DJ6型光学经纬仪望远镜的放大倍率ν为25~30倍,因此,瞄准误差m,一般为2.0″~2.4″。另外,瞄准误差与目标的大小、形状、颜色和大气的透明度等也有关。因此,在观测中应尽量消除视差,选择适宜的照准标志,熟练操作仪器,掌握瞄准方法,并仔细瞄准以减小误差。对于粗的目标宜用双丝照准,细的目标则用单丝照准。
(4)读数误差
对于分微尺读法,主要是估读最小分划的误差;对于对径符合读法,主要是对径符合的误差所带来的影响,所以在读数时宜特别注意。一般读数时应读到最小刻度的1/10。
3.外界条件的影响
对测量成果产生影响的外界条件很多,如天气的变化、植被的不同、地面土质松紧的差异、地形的起伏,以及周围建筑物的状况等,都会影响测角的精度。有风会使仪器不稳,地面土松软可使仪器下沉,强烈阳光照射会使水准管变形,视线靠近反光物体则有折光影响等。这些情况在测角时应尽量予以避免。
-
- 刘鹗与甲骨文历史上第一部著录书《铁云藏龟》
- 您看到展柜中所陈列的线装本书籍是《铁云藏龟》。这本书是“殷墟”甲骨文历史上的第一部著录书,刘鹗辑。 ——中国文字博物馆解说
-
- 甲骨文用辞及福祐辞
- “用”字在甲骨文中出现超过两千次,属极为常见的字词之一。“用”字大部分出现在祭辞中,但也有不少与祭祀无关的文例;另外还有几百条
-
- 川岛芳子或是双性恋 遭日本养父强奸改变性取向
- 资料图:川岛芳子戎装照在日本的谍海中,“巾帼女豪们”的手段丝毫不逊于男子,而这些女谍中的头号人物,无可争议的当数川岛芳子。她的活
-
- 齐恒公守诺还地
- 齐恒公也是个信守承诺的明君,让我们来看看他守诺还地的故事。齐桓公即位后,亲自率领大军攻打曾经帮助公子纠争夺王位的鲁国, 鲁军节
-
- 秦穆公:羊皮换贤
- 秦穆公(?─前621),名任好,春秋时期秦国国君。自幼便胸怀大志,于公元前659年即位,他在位期间,内修国政,外图霸业,任人唯贤,使国势逐渐强大起来
-
- 汉文帝废除肉刑
- 淳于意是西汉初年诸侯国齐国的著名医生。他年轻时喜钻研医术,拜当时著名医学家公孙光为师,学习古典医籍和治病经验。高后八年时(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