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释之执法
张释之,字季,西汉南阳郡堵阳县人。因家资丰厚,被选为骑郎,做文帝的侍从,十多年没有升迁,就想辞官回家。袁盎知道他的才德,就请文帝调他去补谒者的缺额。张释之朝见文帝,讲了秦、汉两朝的历史事实,说明秦败汉兴的原因。文帝十分赞赏,就任命他为谒者仆射。一次,张释之随文帝到上林苑游览。文帝登上楼台看虎,问陪同的校尉,登记在册上禽兽共有多少,一连问了十几个,全答不出来。这时管理老虎的啬夫,便代他们回答了,将禽兽的数目说得一清二楚,表现出自己能随口应对,百问百答的样子。文帝称赞啬夫并命令张释之去任命啬夫做上林令。张释之上前劝告说:“现在皇上仅仅由于啬夫能说会道就越级升他,恐怕天下的人会一窝蜂地争着夸夸其谈,不讲求实际了。而且下面受上面的同化,比影子随形体,回响伴随声音还要快。任免官吏不可不详细考察啊。”文帝听后,认为对,就撤销了对啬夫的任命。不久,皇太子和梁孝王同车上朝。他们到了司马门,还不下车,张释之于是追上去加以制止,不让他们进宫门,并上了本奏章,弹劾他们犯了“不敬”的罪名。一天,文帝出行,路经中渭桥,忽然一人从桥下钻出来,把皇帝驾车的马吓了一跳。于是把那人逮捕了,由张释之亲自审讯。那人供认:从外县来长安,听见御驾经过,禁止通行,就躲在桥下。等了好久,以为皇帝已经过去了;可是钻出来之后,看见车马还在经过,只好奔逃了。张释之判决那人违反行人回避的禁令,判处罚金。文帝看了判决发怒,说处罚太轻。张释之说:“法律是皇帝和天下人所共有的,不应该偏私。现在法律是这样规定的,如擅自更改,加重刑罚,那么百姓便不会相信法律了。而且在当时,皇上要严办他,当场派人把他杀掉也就完了。如今交给廷尉,廷尉是天下公平执法的模范,一有偏差,天下执法的人都会随着任意增减刑罪,叫老百姓怎么办?”过了一会,文帝才说:“廷尉的判决是正确的。”后来有人盗窃高祖庙里供奉的玉环,犯人捕获后,张释之按法令呈奏上去,判处该犯死刑。文帝大怒说:“这人无法无天,竟敢盗窃先帝的器物!原想办他个灭族的罪名。可是你却根据一般法律呈奏上来,这不符合我敬奉祖庙的本意啊。”张释之叩头谢罪说:“按照法律,办这样的罪名就到顶了。况且就是犯同样的罪,也要根据罪状的轻重为准则。如今盗取祖庙器物的就办灭族的罪。那么,万一有无知愚民在长陵上挖一捧泥土,皇上又拿什么罪名来办他呢!”文帝告诉了太后之后,才同意了廷尉的判决。
-
- 如何顺利度过本命年,2017属鸡的人怎么过本命年
- 很多风水师都说,本命年一定要顺,只有本命年顺了,才能一顺百顺、一发百发、富贵荣华;要是本命年背了,那就会一路背到底,灾去难又来。其实
-
- 为什么“崇拜关羽”基于当时社会“崇拜关羽”的原因
- “关羽崇拜” 现象的产生可以说是基于当时三个方面的因素:第一,真实关羽的良好德行历史上真实的关羽,有“万人之敌,为世虎臣”之称,“
-
- 王冕为何隐居躲名利
- 一天,王冕和秦老爹正坐着闲聊,见从外头走进来一个人,头戴皂帽,身穿青布衣服。秦老爹马上立身起来迎接。这人姓翟,是县里的头役,也是买办
-
- 汉文帝嬖幸邓通之谜
- “文景之治”是可与“贞观之治”媲美的太平盛世,然而,对“文景之治”起了很大作用的汉文帝也避免不了和其他皇帝一样的缺点:宠幸小人
-
- 董卓的家庭
- 董君雅,董卓之父,颍川纶氏尉。池阳君,董卓之生母,只知封号,未知其姓氏(一说姓牛),年九十,于郿坞坞门被斩首。
-
- 华元人物生平简介
- 华元,宋戴公五世孙,华督曾孙,华生御事之子,春秋时期宋国大夫。宋昭公九年(鲁文公十六年,公元前611年),由于宋昭公暴虐无道,因此宋国人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