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剑
彰德人马维玉、崔漪、李璧、姬呈四人友好。姬呈出身富豪家,品行恶劣,一日春游普福寺,见杜家女子在寺中还愿,长得出众,就叫无赖子穆逸去杜家求亲。杜家早已将女儿许给崔漪,穆逸仍纠缠不休。穆逸的妻子白氏、丑陋多病。穆逸与姬呈商议,邀请崔漪共饮,酒后故意用言语激他,攘臂挥拳,以生衅端,崔漪却并不发火。白氏出来解劝,穆逸突然用棒槌打死她,诬告崔漪乘醉杀人,又重贿县令,治成死罪。马维玉、李璧联合一些书生,公讼为崔漪辩冤,县令不听。维玉痛恨姬呈陷害朋友,将他殴打一顿。又送给县吏数百两银子,请求免崔漪一死。崔被发配阶州,姬呈又贿赂解差,派两名恶仆随后,想在半路杀掉崔漪。维玉估计会有不测,暗持宝剑相随,待两仆正要下手时,维玉突然出来挥剑杀死他们及解差,赠给崔漪一百两银子让他逃走。维玉带的这把宝剑,系远祖世传,用剑挥石即从中分为两半,名为“犀剑”。维玉回来遇到姬呈和穆逸,想把他们一齐杀掉,被二人逃脱。二人将维玉告发到河南节度使那里,维玉遭擒讯,要处斩,因军情事急,暂时囚在狱中。这时有朝廷使者巡查彰德,维玉妻鲁氏拦轿诉冤,使者入境时也听说这件事,便把维玉、姬呈、穆逸一并提来面质,审明真相,便定姬、穆死罪,维玉无罪释放。使者见维玉相貌奇伟,文武才备,写信推荐给招讨使,在军前效力。再说李璧因与马维玉一起主持正义,而遭到姬呈凌辱。李璧一气之下,削发为僧,投汝宁延庆寺静缘为师,法名正觉,练就一身武艺,并继承静缘衣钵,做了住持。维玉去投招讨使,路过其寺,两人见面,喜出望外。正觉带着三百僧兵与维玉一起投军。维玉做了前部先锋,率领僧兵,一鼓破贼,活捉贼首。维玉因功授西京留守,正觉做了护国禅师,崔漪也成为翰林。三人相见,悲喜交集。崔漪与杜氏终成婚配。
-
- 元稹一边包养名媛一边反腐倡廉到底是怎么回事?
- 元稹为人刚直不阿,对当时官场腐败深恶痛绝,曾高举反腐倡廉大旗,志在一扫官场恶习。与元稹既是同僚、又是好友的白居易评价元稹说:“所
-
- 荀子如何教导楚庄王治理国家?
- 荀子是如何教导楚王治理国家的呢?其中有这么个故事。楚庄王听说荀子是当世的大儒,便派人向他请教怎样才能把国家治理好。儒学荀子听
-
- 秦穆公如何善用人才,对待自己的大臣
- (一)主动承担战败责任,善待谏争的大臣和战败将领,痛悼阵亡将士秦穆公33年春,他发动殽之战。百里奚、蹇叔见劝谏无效,于出师之日“哭之。
-
- 武庚叛乱
- 公元前1066年二月底,姜太公与周武王率军伐纣攻入朝歌,商军战败,血流飘杵。武王斩纣头,杀妲己,报了囚父之恨。
-
- 董卓洗劫洛阳城
- 中平六年(189年),董卓迎少帝初入洛阳时,“步骑不过三千”。他自知仅凭这些人马不足以征服四方。
-
- 介之推是否真的有必要割股侍主?
- 《东周列国志》中描述了一段情景,重耳途径卫国,卫国国君不以礼待之,以至于重耳没有饭吃,“是日,公子君臣尚未早餐,忍饥而行,看看过午,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