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元大—统志
简称《元一统志》。全国总志。官修。残三十五卷。是志由元朝两次修纂。一修始于至元二十三年(1286),历五年乃成,七百五十五卷。后得云南、甘肃、辽阳各图志补订重修,由集贤大学士同知宣徽院事孛兰肹、昭文馆大学士秘书监岳铉主其事,于大德七年(1303)成书,一千三百卷。取“九州共贯”,“以一治之”通纪全国之义,定名《大元大一统志》。初未刊行,至正六年(1346)始于杭州刻版。全书承《元和郡县图志》、《太平寰宇记》、《舆地纪胜》等书成例,将元代各路、府、州、县史迹归纳为建置沿革、坊廓乡镇、里至、山川、土产、风俗形势、古迹、宦迹、人物、仙释等部门,一一叙列,凡江南各行省,大半取材《舆地纪胜》和宋、元旧志;北方诸省,则取材于《元和郡县图志》、《太平寰宇记》和金、元旧志。内容丰富,收罗详备。征引诸志较多,可校补它志所缺,大率可验元代政区划分,有路、府、州、县四级。路可直领司、府、州、县;府、州亦可直领县。对元大都(今北京)寺观古迹的记载,精细确切,为它书所未见。尤对延安路石油石蜡产地的记载,可补宋沈括《梦溪笔谈》之不足。直接影响《明一统志》和《元史·地理志》的编修。原书明代已佚。近代金毓黻搜集整理,刊有残本十五卷,辑本四卷。《玄览堂丛书续集》刊残本三十五卷。近人赵万里以《元史地理志》为纲,汇残卷诸版本以及诸书所征引部分,辑为十卷,名《元一统志》,1965年中华书局出版。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齐桓公庭寮求贤
- 齐桓公一心想称霸于诸侯,他懂得 “得士者强,失士者亡”的道理,积极地招贤纳士。其中流传着这么个故事。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
-
- 华元劝晋国、楚国休战
- 晋国、楚国两大国之间连年征战,各自损失极为惨重。宋卿华元得知晋、楚两国有谋求媾和之意,就主动出来斡旋,促成晋、楚结盟。华元不但
-
- 鬼谷子的四个徒弟
- 鬼谷子,中国历史上战国时代的显赫人物,是“诸子百家”之一,纵横家的鼻祖,也是位卓有成就的教育家。鬼谷子只是个代称,就像是现代的“某
-
- 介子推必须死为什么?
- 今天寒食节,源于被焚于山的介之推先生。据说重耳被迫流亡,他一路侍奉,甚至在途中闹饥荒时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给主人食用。重耳流亡回
-
- 清明节的由来,晋文公并不是真想杀介之推
- 晋文公流亡的时候,经常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最艰难的阶段,就是流亡团队经过卫国的时候。他们不仅遭遇卫成公的冷遇,连卫国的百姓也不
-
- 晋文公为何杀介之推,还采取极端行动—放火烧山?
- 当介之推隐居绵山以后,晋文公放火烧山,实在让人有些想不通。即使是善意的目的,这种暴力性的行为也有一种不和谐之感。究其原因,晋文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