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万安县志
江西地方志。清欧阳骏修,周之鏞纂。二十卷,首一卷,末一卷。骏,湖南宁远人。举人,官万安知县。之镛,浙江嵊县人。监生,官万安知县。县志始于明宣德,弘治、嘉靖、万历屡修,皆佚。现有康熙(二修)、道光三志。本志据前三志而修,于同治十二年(1873)成书。约六十八万字,为清代最末一志。卷首有县境图、县城图等十六幅。正文分方舆、建置、食货、学校、祠祀、职官、选举、人物、列女、经籍、文翰、杂志十二志,含星野、沿革、山、川、古迹、风俗、城池、水利、户口、田赋、典籍、杂著、祥异、金石等九十一目,卷末有旧序。万安地居雄要,是志载有龙头山、黄花峰、百丈峰等五十余山、峰、岩。赣江、惶恐滩等四十余江、河、险滩。塘陂等水利设施二百余处。土产二百余种,尤以神坛茶、百嘉李子为最佳。余则记该地仕、农、工、女之俗,载舞颂图一百九十二幅。所记唐至清历代人物。有传者五百余人,颇有史料价值。是志内容丰富,所载自然、人文地理资料颇可贵。有同治十二年刻本,光绪三年(1877)重校本,1960年江西省图书馆铅印本。《江西省地方志概述》(1985年吉林省图书馆学会铅印本)可供参考。
上一篇:(同治重修)万年县志
下一篇:万国舆图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古代庙号和谥号是什么意思?末代皇帝溥仪庙号和谥号是什么?
- 一般认为,庙号起源于商朝,如太甲为太宗、太戊为中宗、武丁为高宗(成汤有可能是太祖)。庙号最初非常严格,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凖
-
- 揭秘:曾子去世前为何要换席子?
- 孔子的学生中,有一对父子。父亲名叫曾晳,儿子名叫曾参。曾参被后人称为曾子,他受到孔子和父亲曾皙的长期熏陶,对孔子的学说不但理解深
-
- 董卓洗劫洛阳城
- 中平六年(189年),董卓迎少帝初入洛阳时,“步骑不过三千”。他自知仅凭这些人马不足以征服四方。
-
- 董卓部下一览
- 董卓西凉军人才济济,其中不少羌胡将领。
-
- 华元如何劝退楚国,使楚、宋休战的?
- 春秋时代,南方的楚国渐渐强大起来。楚庄王问鼎中原,意欲称霸诸侯。公元前597年楚兵伐萧,宋国曾派人去救萧,楚庄王决定惩罚宋国,以树立
-
- 介子推必须死为什么?
- 今天寒食节,源于被焚于山的介之推先生。据说重耳被迫流亡,他一路侍奉,甚至在途中闹饥荒时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给主人食用。重耳流亡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