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长宁县志
四川地方志。清沈鎔经修,刘德姚纂。四卷,首一卷,末一卷。鎔经字芸阁,浙江乌程(今吴兴)人。同治进士。历官知县。德姚字彦弢,四川长宁人。光绪贡生。教谕。旧志创修于明万历,清康熙二修,道光又编定稿本。咸丰五年(1855)苏泽珊复修。光绪二年(1876)沈氏泰檄编校重修,遂将苏志原版及沈鎔经定稿辑而补其遗,于光绪二年(1876)成书,约二十三万字。卷首有天文分星图一幅,县境、腰古堡等地图十八幅,风景图八幅以及星野、气候、祥。正文设地、人、政、言志四门。下分沿革、山川、八景、山志、水利、协防、秩官、科目、仕宦、节妇等八十六目。末卷含轶事、方言等曲目。气候载四季天气变化及疾病与气候关系。山川载八景及四十余山、水位置、特点,并附载诗文于其下。兵寇记明万历迄清同治间十次兵革大事。言志内容庞杂,收人物传记、游记、塔铭、诗、赋等数以百计。为该县文化、地理、建筑艺术等史料。是志纲目清晰,层次分明,记载详备,为该县较完整的志书。有光绪二年(1876)刻本,光绪七年重刻本,台北《中国方志丛书》本(缺页)。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
- 齐恒公因宽容成就霸业
- 据传闻齐恒公是因宽容成就了自己的霸业,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且让我们一探究竟。公元前674年,齐僖公驾崩。太子诸儿(即后来的齐襄公)品质
-
- 由余是怎样被秦穆公“请”去了秦国
- 有一次,戎王听说秦穆公贤明,就派由余出使秦国,想要向秦国学习。由余的祖先为晋国人,因避乱才逃到西戎,所以由余能说晋国的话。
-
- 揭秘:曾子去世前为何要换席子?
- 孔子的学生中,有一对父子。父亲名叫曾晳,儿子名叫曾参。曾参被后人称为曾子,他受到孔子和父亲曾皙的长期熏陶,对孔子的学说不但理解深
-
- 对董卓的评价
- 三国志作者陈寿评曰:“董卓狼戾贼忍,暴虐不仁,自书契已来,殆未之有也。”后汉书评曰:“董卓初以虓阚为情,因遭崩剥之埶,故得蹈藉彝伦,毁裂
-
- 宋国华元被俘,留在楚国的故事
- 华元作为人质留楚期间,通过公子侧结交了公子婴齐,与婴齐十分要好。一日,聚会之间,论及时事,公子婴齐感叹道:“今晋、楚分争,日寻干戈,天下
-
- 商均墓在哪里?商均墓介绍
- 商均墓位于虞城县北 12 .5公里的利民镇 (原虞城县城) 西南。现存墓高4米 ,直径35米。据《虞城县志》记载:“虞帝子商均墓,位于城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