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经注疏要删补遗
地理文献考证。清杨守敬(1839—1915)撰。四十卷。守敬有《水经注疏》已著录。此书为《水经注疏要删》之补充,作者取前书之未尽与新得,于宣统元年(1909)另成此书,约十二万字。依前书顺序,以郦注为纲,亚一字为补文,引证诸家注疏,必以自注确定正误。如卷七末“注魏郡治也,世谓之左城”,意左城即魏郡治。熊会贞认为郡治上有脱文,《清一统志》误作“魏沛治”,此处谓“郡治上脱济阴二字”,据《续山东考古录》谓“魏阴郡治左城”改,以《要删》初编从《一统志》误。不仅指出前人之正误,也纠正《要删》之不足。故读《水经注》须读《水经注疏要删》,读《要删》又须读此《补遗》。被考证者非但衍文脱字,且多古水名称、发源、流经、汇入何处之资料。有宣统元年(1909)刻本。
上一篇:水经注西南诸水考
下一篇:水经注释、水经注笺刊误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孔子为什么选曾子接班 曾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 曾子生于公元前505年,一共活了七十一岁,春秋鲁国人。十六岁的时候认识了孔子,拜在其门下,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勤奋好学,孔子死后将衣
-
- 晋文侯为什么勤王,文侯勤王的历史意义
- 公元前785年,晋国第九位国君晋穆侯去世。按照周礼“嫡长子继位”的规定,应该由穆候长子姬仇继位。但是,手握军事权力的穆候之弟(不知
-
- 介子推必须死为什么?
- 今天寒食节,源于被焚于山的介之推先生。据说重耳被迫流亡,他一路侍奉,甚至在途中闹饥荒时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给主人食用。重耳流亡回
-
- 孟子谏齐宣王勿好财色
- 一次,有人建议齐宣王拆毁明堂,齐宣王去向孟子讨教:“先生,您说要不要拆毁明堂?”齐宣王孟子答道:“明堂是有道德而能统一天下的王者的殿
-
- 晋穆侯夫人之墓,随葬品竟达4280件!
- 晋穆侯墓发掘于1993年,是晋侯墓地唯一的一组一夫二妻并列墓葬形制。墓M62是《左传》、《史记》中晋穆侯夫人齐姜之墓,M63则据所出壶
-
- 晋襄公重用赵盾,竟人事决策上的最大败笔!
- 晋襄公重组三军时,是以狐射姑为中军帅的,赵盾只担任中军佐,即副司令。可是,老资格的重臣阳处父的一番说辞,“赵盾贤于贾季”,让耳根子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