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茯苓 山帰末 SMILACIS GLABRAE RHIZOMA

书籍:和汉药百科图鉴Ⅰ 作者:(日) 难波恒雄 朝代:2001-02-01 专题:书籍
【基源】:

为百合科(Liliaceae,ュリ科)植物土茯苓SmilaxglabraRoxb.(ケナシ廿ルトリィバラ)的干燥根茎。

【产地】:

主产于广东、湖南、浙江、安徽、江苏、湖北等省。福建、江西、甘肃、广西、四川、山东等省也产。

【成分】:

主要含淀粉及微量的皂甙。从菝葜S.china的根茎中分离出了菝葜皂甙(smilax-saponin)A、B、C[系薯蓣皂甙元(diosgenin)的甙]。此外,还含有黄酮甙类成分:落新妇甙(astilbin)、花旗松素(distvlin)、engelitin等。

【性味】:

甘、淡,平。

【功效】:

利湿,清热,清血,解毒,系治梅毒之要药。“搜风解毒汤”疗梅毒之筋骨挛急疼痛,清血排毒。

【用途】:

作解毒药,用于慢性皮肤疾病、梅毒性皮肤病、水银中毒所致皮炎等。日本民间还常作家庭原料药。

【处方例】:

搜风解毒汤(《本草纲目》:土茯苓、薏苡仁、金银花、防风、木瓜、木通、白鲜皮、皂荚子)。

Smilax glabra 土茯苓

《本草纲目》草部蔓草类中收载。别名草禹余粮(《本草拾遗》)、土萆解、山粪、仙遗粮、冷饭团、硬饭、山地粟(本草纲目)等。陶弘景在石部的禹余粮条中注云:“南中平泽有一种藤,叶如菝葜(SmilaxchinaL.,廿ルトリイバラ),根作块有节,似菝葜而色赤,味似薯蓣(山药),亦名禹余粮。言昔禹行山乏食,采此以充粮而弃其余,故有此名”。李时珍言因其形状似茯苓,故名土茯苓,其他异名也皆因其形而得。但从上述记载看,土茯苓极坚硬,难以想象可作食物,古人称为禹余粮或冷饭团之类的可能系薯蓣科(Dioscoreaceae,ヤマノ亻モ科)的土萆薢(薯蓣属Dioscorea spp.)之类。

在日本古代的和方书中将土茯苓称为“山归来”,自古为治疗梅毒的要药。在室町时代末期即已有使用山归来的记载,可知自梅毒从南美传到日本后不久本品即被开发为梅毒治疗药。传说梅毒患者因受人冷眼而进入山中,服此根治愈后从山中归来,故称为山归来,这种传说多少有些怪诞。实际上,土茯苓又称为“山奇粮”,山归来之名可能是从“山奇粮”音讹而来。现《日本药局方》中也以“山归来”之名收载土茯苓。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甘罗斗丞相
甘罗斗丞相
甘罗从小聪明,才智过人,说话精练。一天,父亲从外回来,问他:“你刚才做了些什么事?”甘罗回答道:“堂前扫地,笼内捉鸡。”父亲不耐烦,指责他
甲骨文用辞及福祐辞
甲骨文用辞及福祐辞
“用”字在甲骨文中出现超过两千次,属极为常见的字词之一。“用”字大部分出现在祭辞中,但也有不少与祭祀无关的文例;另外还有几百条
历代文曲星、文昌祠的演变
历代文曲星、文昌祠的演变
文曲星,亦称文星,其本名为文昌帝君。是中国古代学问文章、科举士子的守护神。道教奉其为主宰功名利禄的神仙。文曲星是中国古代对斗
鬼谷子的四个徒弟
鬼谷子的四个徒弟
鬼谷子,中国历史上战国时代的显赫人物,是“诸子百家”之一,纵横家的鼻祖,也是位卓有成就的教育家。鬼谷子只是个代称,就像是现代的“某
将介之推局限于忠孝 是对他的矮化!
将介之推局限于忠孝 是对他的矮化!
介之推的传说在民间流传开以后,他几乎成为忠臣与孝子的代言人,但尽管如此,历朝历代都有人对介之推的传说提出质疑,如《荆楚岁时记》寒
狐偃劝晋文公退避三舍,击退楚军
狐偃劝晋文公退避三舍,击退楚军
晋文公在各诸侯国的威望很高,很多小国有难,都会找晋文公帮忙。有一天,宋襄公的继任者宋成公写信给晋文公,说楚国要联合三国攻打宋国,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