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人参 SAN-CHI GINSENG

书籍:和汉药百科图鉴Ⅰ 作者:(日) 难波恒雄 朝代:2001-02-01 专题:书籍
【基源】:

为五加科(Araliaceae,ゥコギ科)植物三七Panaxnotoginseng(Burk.)F.H.Chen[=P.sanchiHoo,P.pseudo-ginsengWall.var.notoginseng(Burk.)HooeTseng,サンシチニンジン]的干燥根。该植物仅局限分布于云南东南部至广西西南部一带,大约自清代起该地区即开始栽培了。

过去曾将三七的原植物定名为参三七P.pseudo-ginsengWall.,但该种分布于西藏南部、尼泊尔、不丹、印度东北部,在种子形状、叶柄基部有无托叶状附属物、三萜成分及根的内部组织形态等方面与P.notoginseng都有明显的差异。现市售三七有2种,一种为生三七(生田七),系去掉地上茎、细根及泥土后直接干燥加工而成(称为毛货),另一种为熟三七(熟田七),系将毛货装入麻袋中,加入蜜蜡反复撞荡至表面具光泽、呈黑褐色为止加工而成。一般熟三七较多。三七在中国南部、东南亚地区的华人中享有甚至比人参更高的声誉,极为贵重,故市场上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伪品。其中主要有姜科(Zingiberaceae,ショゥガ科)的土田七Stanhlianthusinvolucratus(King)Craib的根茎,其形态与熟三七相似。现在甚至还出现了人为加工制造的三七,即将至少2种以上植物的地下部分的粉末混和,加入赋形剂压制成三七的形状,与熟三七极相似,使用时必须充分注意辨别。此外,民间还将菊科(Compositae,キク科)的三七草Gynurajaponica的(Thunb.)Juel(=G.segetumMerr.,廿ンシチソウ)的根或全草称之为土三七用于跌打、扭伤;Panax属羽叶三七P.bipinnatifidusSeem.、P.major(Burk.)Ting〔《中国植物志》(Vol.54)将本种并入了大叶三七P.pseudoginsengvar.japonica中——译者注〕等的根茎也与三七一样被用于跌打损伤及作补药。

【产地】:

产云南省文山、广南、西畴、砚山及广西田阳、靖西等地。其中文山、西畴大量栽培,占总产量的90%。近年云南省进一步扩大了栽培区域,长江以南各省也在试种。

【成分】:

含皂甙3%~8%,主成分为人参皂甙(ginsenoside)Rb、Rg、Rg。还含少量的ginsenosideRa、b、d、e,无Ro,或有也极微量。精油成分比人参少,有人参醇(panaxynol)、β-谷甾醇等。

【药理作用】:

虽然很早即已有了关于三七的生理作用、止血作用、抗真菌作用的报告,可以说已证明了三七的止血、强心等作用,但迄今尚未见有详细的药理研究报告。近年来,中国的研究确认三七粉可增加动物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心肌耗氧量从而减轻心脏负担、降低血液中的类脂与胆固醇,现已将三七用于治疗冠状动脉疾病、冠心病、心肌梗死、高血压等。

【性味】:

甘、苦,微温。

【功效】:

李时珍言:“主治止血散血定痛,金刃箭伤跌打杖疮血出不止者,嚼烂涂,或为末掺之,其血即止。亦主吐血衄血,下血血痢,崩中经水不止,产后恶血不下,血运血痛,赤目痈肿,伤诸病”,三七迄今为止的功效已尽述其中,概括起来主要有止血、化瘀、止痛、消肿等4个方面,无论内服或外用,临床上均有显著疗效。其特征是“止血不留瘀”、“镇痛消肿”,故用于大量出血或出血不止时,可收到与“独参汤”相似的功效。止血又兼补血,用于内外伤止血、妇人诸出血、吐血、鼻血等各种血症。可化血而为水,止痛效果显著,对于血阻滞诸痛、痈疮肿痛、创伤痛均有效。中医“止血”概念的含义之广,由此可见一斑。

【用途】:

作止血消肿、镇痛、消炎药,用于跌打、扭伤、肿痛、出血、吐血、鼻血、妇人崩漏、产后瘀阻腹痛等诸出血症。近年又发现本品有强心作用而用于冠状动脉疾病、冠心病、心肌梗死、高血压、高胆固醇症等。此外,在中国,还用于慢性肝炎和急性肝炎等肝脏疾患。可以预料今后将还会发现与抗炎有关的新疗效的。

【处方例】:

云南白药(昆明制药厂:田七);片仔癀(福建漳州制药厂:麝香、黄、田七等);胆跌打丸(广州联合制药厂:田七、川红花、熊胆、广木香、川郁金、砂仁、大黄等)。

Panaxnologinseng 三七

自《本草纲目》始作正品收载,曰:“此药近时始出,南人军中用为金疮要药,云有奇功”。可知三七大约是在16世纪末始在中国南方民间用作金疮、跌打、扭伤等血症的止血、消炎、镇痛药。别名“山漆”、“金不换”,现今市场上称为“人参三七”、“参三七”、“田三七”、“田七”等。李时珍释其名义云:“彼人(华南藩夷之地)言其叶左三右四,故名三七,盖恐不然。或云本品山漆,谓其能和金疮,如漆粘物也,此说近之。金不换,贵重之称也”。也可能山漆之名确是来源于其功效吧,但很难认为三七之名是由山漆之转音而来。

现在中国民间一般的说法是因为这种植物栽培不易,播种后要三至七年后才能收获,故称之为“三七”。但栽培时间长的中药并不少,这种说法也难以令人接受。关于三七的原植物形态,李时珍言:“生广西南丹(广西庆远府)诸州藩峒深山中,采根曝干,黄黑色。团结者状略似白及[白及Bletilla strita(Thunb.)Beichb.fil.(シラン)的根茎];长者如老干地黄,有节。味微甘而苦,颇似人参之味”,虽然仅据此还不足以推定其原植物,但记载的产地及生药性状与现今的市场品是很吻合的,可以推测是与人参相近的人参属(Panax)植物。另外,古代高丽人所作《人参赞》中也有关于其生态和形态的描述:“三桠五叶,背阳向阴,欲来求我,椵树[类似于日本泡桐(キリ)之类的乔木,也有人认为是梓(キササゲ)之类的]相寻”,所谓“三桠五叶”是指三枝叶炳上各掌状着生有5枚小叶,表现了人参Panax ginseng的叶形。而三七也与之相似,具有5~7枚掌状着生的小叶,由此可推断“三七”之名系源于三桠七叶的形态特征。至于人参三七、参三七之名,是因其植物形态与人参相似,田三七、田七等则是因为曾出产于广西的田阳、田东等地方而得名。有说法认为田七之名是因为现在大多栽培于田野之中的缘故,实在有点牵强附会。《本草纲目拾遗》中有“昭参”条,其中引用《宦游笔记》之文曰:“三七生广西南丹诸州藩峒中,每茎上生七叶,下生三根,形似白及,长而有节者。其味微甘而苦,颇类人参。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也等,故人并称曰人参三七,为药中之最珍贵者”。昭参之昭系指清代时云南省的昭通府,似乎当时云南省即已有栽培。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李世民晚年荒淫生活:将美艳弟妹占为己有
李世民晚年荒淫生活:将美艳弟妹占为己有
李世民并非心甘情愿地“纳谏”;骨子里却满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货色。常说“屁股决定意识”一有什么地位,就是什么脾气。有多
揭秘司马相如 :历史上的司马相如是个怎么样的人?
揭秘司马相如 :历史上的司马相如是个怎么样的人?
无论是史书记载,亦或是千百年来百姓心中,才华横溢、机敏睿智的司马相如毋庸置疑为一代天骄。他与卓文君的唯美爱情更是为人乐此不疲
妺喜人物简介 揭秘妺喜是怎么死的!
妺喜人物简介 揭秘妺喜是怎么死的!
相传夏桀攻打过岷山,得到了两位名为琬和琰的美女。这两个女人不仅长得妩媚,还很会跳舞,桀陷入了对她们的迷恋,还把她们的名字刻在了华
介之推割股奉君是民间传说,并非历史事实
介之推割股奉君是民间传说,并非历史事实
关于介之推的传说故事中,被提及最多的是 “割股奉君”、“隐居不言禄”之举,后世的寒食节、清明节,许多地方都认为源于介之推。这个
伊尹负鼎典故
伊尹负鼎典故
“伊尹负鼎”是一个典故,出自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主要讲的是伊尹给商汤借着谈论厨艺的机会跟他讲治国之道的故事。也有学者把
晋襄公为什么要打击秦人
晋襄公为什么要打击秦人
晋献公时灭掉虢国,据有崤函之地,卡住秦国东进的通道,使秦国不能出关到中原称雄。挺进中原,是秦人的长期打算。鲁僖公三十年,秦晋联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