蓖麻子 RICINI SEMEN
为大戟科(Euphorbiaceae,トウダィグ廿科)植物蓖麻Ricinus communis L.(トゥゴマ)的干燥成熟种子。
【产地】:
中国、日本及其他亚洲、北美各地栽培。现日本市场品主要系中国产品。
【成分】:
含脂肪油(蓖麻油,匕マシ油)约30%~50%,及globrin、核酸白蛋白(nucleoalbumin)、糖蛋白(glucoprotein)、蓖麻子白蛋白(ricin,毒性蛋白)、脂肪酶等的蛋白质,毒性生物碱蓖麻碱(ricinine)。蓖麻子油中主要系蓖麻油酸(ricinoleic acid)的甘油酯(约90%),混有少量的9,10-二羟基硬脂酸(9,10-dihydroxystearic acid)的甘油酯等。
【药理作用】:
蓖麻子中所含有的毒蛋白(ricin)或毒性生物碱(ricinine)的成人致死量分别为7mg和0.16mg。生蓖麻子5~6粒即可使小儿致死。这两种成分均可加热分解。
【性味】:
甘、辛,平。
【功效】:
蓖麻子气味颇似巴豆,也能利人,故下水气。其性善走,能通诸窍、经络,治偏风失音、口噤、口眼歪斜、头风及七窍诸病。蓖麻油能拔病邪而驱于外,故各种膏药中多用。朱丹溪云:“能追脓取毒,亦外科要药。能出有形之滞物,故取胎产胞衣、剩骨(疮痈内的腐骨)胶血者用之”。
【用途】:
蓖麻油作泻下药,内服1次20~30g。与药用相比,现在更多用于工业上,如印刷油墨,化妆用油润发油,印泥油,飞机润滑油等方面的消费量极大。
Ricinus communis 蓖麻
《新修本草》中以“麻”之名收载。但从陶弘景增订的《肘后百一方》中已见有配伍有蓖麻的处方来看,蓖麻大约是在六朝末期(500年左右)传入中国的。苏颂云:“叶似大麻,子形宛如牛蜱(壁虱),故名”;李时珍也言:“蓖亦作
。
,牛虱也。其子有麻点,故名蓖麻”。关于其原植物形态,苏敬言:“此人间所种者,叶似大麻叶而甚大,结子如牛蜱。今胡中来者,茎赤,高丈余,子大如皂荚核”;李时珍言:“其茎有赤有白,中空。其叶大如瓠叶,每叶凡五尖。夏秋间桠里抽出花穗,累累黄色。每枝结实数十颗,上有刺攒簇如猥毛而软。凡三四子合成一颗,枯时劈开,状如巴豆,壳内有子大如豆。壳有斑点,状如牛
。再去斑壳,中有仁,娇白如续随子仁,有油可作印色及油纸。子无刺者良,子有刺有毒”,显然是蓖麻Ricinus communis L.(トゥゴマ)。
蓖麻原产于北非至印度、小亚细亚,在世界上最早的古埃及医学文献Ebers Papyrus中已记载有蓖麻作内、外药用的使用方法。此外,在Dioscorides中也明确记载有蓖麻的泻下作用。
- 竹节人参 PANACIS JAPONICI RHIZOMA
- 人参 GINSENG RADIX
- 广东人参 AMERICA GINSENG
- 三七人参 SAN-CHI GINSENG
- 九节菖蒲 RHIZOMA ANEMONE
- 三棱 荆三棱:SPARGNII RHIZOMA 黑三棱:BOLBOSCHOENI RHIZOMA
- 山豆根 SOPHORAE SUBPROSTRATAE RADIX
- 山奈 KAEMPFERIAE RHIZOMA
- 土茯苓 山帰末 SMILACIS GLABRAE RHIZOMA
- 大戟 红芽大戟:KNOXIAE RADIX 京大戟:EUPHORBIAE PEKINENSIS RADIX
- 天麻 GASTRODIAE RHIZOMA
- 大黄 RHEI RHIZOMA
- 山慈菇 SANTSIGU TUBER
- 山药 BATATATIS RHIZOMA(DIOSCOREAE RHIZOMA)
- 川芎 CNIDII RHIZOMA(LIGUSTICI RHIZOMA)
- 丹参 SALVIAE MILTIORHIZAE RADIX
- 黄药子 DIOSOOREAE BULBIFERAE RHIZOMA
- 千年健 HOMALONEMAE RHIZOMA
-
- 袁绍手下四大谋士都是怎样死的?
- 新版《三国》总的来说拍得还是很不错的,断断续续看了好几集,印象比较深的是战争的场面拍摄的非常宏大壮观,比如官渡之战和火烧赤壁,新
-
- 李广与程不识的不同之处
- 李广与程不识都是西汉名将。李广的祖上李信是秦国大将,曾率数千人攻逐燕太子丹,并生擒之,后因夸口用20万人可灭楚国,失败而归。李广勇
-
- 晋惠公和管仲为什么都叫夷吾?这名字是什么意思?
- 春秋时期的取名是要按照“五则六避”的规则来的,并不是随便取的,也没有什么贱名好养活的说法,对于上层统治阶级,名还是很重要的。晋惠
-
- 向古人学习谋略之战国苏代
- 苏代,苏秦的弟弟,和他哥哥一样,也是一位有名的纵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