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勋
【生卒】:1899—1929字骏侯,又名小秀、世贤。土家族。长阳人。出生在一农民家庭。县立高等小学毕业后,就读于宜昌商业中学。1925年考入河南建国军军官学校。1926年春军校毕业,入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随国民革命军北伐,到武汉后,受党派遣于1927年1月回长阳工作。2月,任国民党长阳县党部执行委员兼都镇湾区分部主任,并任中共都镇湾支部副书记。“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遵照党的指示,打入国民党组织机构内部,利用合法手段开展对敌斗争。7月,任国民党四十三军军政干部培训所副教育长。1928年,任长阳“清乡委员会”督导。11月,四十三军任命他为长阳县保卫团副团总。1929年4月,贺龙率红四军进入长阳。根据贺龙“必须迅速建立武装”的指示,李勋审时度势,集中各区团防武装,成立县“常练大队”,兼任大队长。“常练大队”设警卫、文书、经济、宣传四股,均派共产党员担任股长。从此,我党基本控制了全县武装。6月,根据长阳偏岩子军事会议精神,率保卫团500多人,以开赴招来河剿匪为由,驻扎离县城百余里的西湾。7月8日,李勋、陈寿山(湘鄂西前委代表)等30余人在资丘召开重要军事会议,遵照贺龙“举行武装起义,成立工农红军第六军”的指示,决定将李勋控制的县保卫团与我党指挥的人民自卫团与游击队合编,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并成立红六军前敌委员会,任前委委员。7月9日,在西湾召开军民大会,宣布县保卫团起义,工农红军第六军正式树旗,李勋任军长。为了提高指战员的政治、军事素质,他从严治军,对部队集中进行整训,颁布了军风、军纪条例。同年挥师东下,打败了沿头溪邓甲山的团防武装,大振军威。此时张发奎部陈凤诏团驻扎长阳,闻信进军沿头溪围剿红军。为避敌锋芒,六军主动撤至资丘。8月5日,红六军在资丘遭陈凤诏团袭击,战斗失利,全军溃散。李勋率40余人突围至鹤峰邬阳关,与受我指挥的陈连振神兵会合,并于8月底组建红六军三十八团。9月底,李亲率16人返回长阳榔坪,找地下党员梅孝达商谈“神兵大道会”与六军合编问题,想尽早集中兵员,重振红六军。不料梅已叛变投敌,一行17人均遭敌逮捕。次日,梅孝达企图诱李勋投降,厚颜无耻地说:“李军长,我看你们大势已去,还是学我梅孝达,不会有亏吃。”李勋大义凛然,昂首怒视,痛骂叛徒梅孝达:“你算什么东西!不配跟我李勋讲话。”气急败坏的梅孝达当即与区团董合谋,杀害了全体指战员。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苏轼的兄弟苏辙是以什么出名?对苏辙的客观评价
- 苏辙与苏轼的感情很好,我们熟知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是苏轼想念弟弟苏辙而作的,兄弟俩为彼此作诗很多。苏辙在北宋官至右丞
-
- 袁绍手下四大谋士都是怎样死的?
- 新版《三国》总的来说拍得还是很不错的,断断续续看了好几集,印象比较深的是战争的场面拍摄的非常宏大壮观,比如官渡之战和火烧赤壁,新
-
- 对董卓的评价
- 三国志作者陈寿评曰:“董卓狼戾贼忍,暴虐不仁,自书契已来,殆未之有也。”后汉书评曰:“董卓初以虓阚为情,因遭崩剥之埶,故得蹈藉彝伦,毁裂
-
- 介子推功不言禄原文、翻译及知识梳理
- 晋侯①赏从亡者②,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介之推雕像推曰:“献公之子九人③,唯君在矣。惠怀④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
-
- 狐堰论法,与晋文公抬杠
- 晋文公问狐堰说:“我把丰富的食物,普遍赐给朝中的人,一杯酒、一盘肉都集中起来宴请宫中的人,壶中的酒不薄,新鲜的肉不存放起来。杀一头
-
- 司马错:司马迁之先祖的军事家与政治家
- 司马迁在《史记》中明确指出,他的祖先是世袭的史官,从周朝开始就是宫廷史官,司马错更是他的直系祖先。司马错剧照司马错是个神人,他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