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

书籍:湖湘文化大辞典 上卷 作者:万里 朝代:2006-01-01 专题:书籍

谭嗣同哲学范畴。突出强调思想的能动性。在《仁学》中,作者说明其心力论的理论来源有二,一为佛教,即“佛家所谓愿力”;一为西方的伪科学,即“英士乌特亨立所谓治心免病法”。“盖心力之实体,莫大于慈悲。”“慈悲为心力之实体。”作者十分强调心力的作用:“夫心力最大者,无不可为。”(《仁学》四十三)这种心力论曾促使谭氏勇敢地冲决网罗进行改革,甚至不惜流血牺牲:“以心挽劫者,不惟发愿救本国,并彼极强盛之西国,与夫含生之类,一切皆度之。”(《仁学》四十四)但此论亦颇具神秘主义色彩:“盖心力之用,以专以一。佛教密宗,宏于咒力,咒非他,用心专耳……思之思之,鬼神通之。孔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殆谓此也。”(同上书)说明谭氏看不到群众力量,只好乞求于心力。这种心力论对青年毛泽东等人颇有影响。1917年9月16日张昆弟日记中记他和毛泽东等人游昭山夜谈情况时,毛泽东曾说:“人之心力与体力合行一事,事未有难成者。”张昆弟接着写道:“余甚然其言。且人心能力说,余久信仰,故余有以谭嗣同《仁学》可炼心力之说。”(《毛泽东早期文稿》第638页)毛泽东与斯诺谈话时说,他1918年读了杨昌济讲授的《伦理学原理》之后,写了一篇题为《心之力》的作文,得到杨昌济的赞赏,给了100分(见斯诺:《西行漫记》三联书店1978年版,第122页)。

上一篇:微生灭 下一篇:以民为主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鸿门宴中有名的壮士樊哙竟是因刘邦而死?
鸿门宴中有名的壮士樊哙竟是因刘邦而死?
在鸿门宴中有一位怒气冲冲、冲进营帐中解救刘邦的壮士,他就是樊哙。当时他不拘小节的性格特点的确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面对西
袁绍家族四世三公,传承的到底是什么?
袁绍家族四世三公,传承的到底是什么?
尽管有人把袁氏家族的渊源追得很远,但正史不载,野史不信,笔者只是按照《后汉书》的记载追到袁绍的七世祖袁良那里。
甲骨文用辞及福祐辞
甲骨文用辞及福祐辞
“用”字在甲骨文中出现超过两千次,属极为常见的字词之一。“用”字大部分出现在祭辞中,但也有不少与祭祀无关的文例;另外还有几百条
秦穆公如何善用人才,对待自己的大臣
秦穆公如何善用人才,对待自己的大臣
(一)主动承担战败责任,善待谏争的大臣和战败将领,痛悼阵亡将士秦穆公33年春,他发动殽之战。百里奚、蹇叔见劝谏无效,于出师之日“哭之。
晋文侯威胁最大的不是其弟“成师”,而是殇叔
晋文侯威胁最大的不是其弟“成师”,而是殇叔
周宣王的时候,晋国国君是晋穆公,穆公的太子叫仇,后来又生了个小儿子成师。《左传》和《史记》都记录说,当时就有个叫师服的贤大夫发表
介子推功不言禄原文、翻译及知识梳理
介子推功不言禄原文、翻译及知识梳理
晋侯①赏从亡者②,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介之推雕像推曰:“献公之子九人③,唯君在矣。惠怀④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