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湘乡县志
23卷,首1卷,末1卷。清齐德五等修,黄楷盛纂。齐德五字慎庵,山西介休人,道光二十一年(1841)进士,同治七年至十二年(1868-1873)两度任湘乡知县。黄楷盛字正斋,记名御史,贵州铜仁府知府,湘乡东皋书院山长。是志上承道光五年(1825)旧志,续增道光、咸丰、同治三朝史事,纪事止于同治十三年(1874)。分12志72门,门下分目14、附目13,约125万字,篇幅之大、内容之富、取材之广居湘乡诸志之首。其体例精严,类目适当,文辞典雅;例言所举各志条目,辩论精审,展卷即窥全帙之大旨。篇中于兵防特立团练一门,以举湘军原始。选举志之武勋、世爵、封荫,人物志之忠烈、义勇诸门,皆能依类访载,繁简得当,殊为有识。艺文仿班氏志例,载书目而不录诗文。惟于星野、古迹、名墓、风俗、物产等统于地理,矿产、祥异属于兵防,沿袭旧志编类,未能纠正,诚为所失。但凡例之作,于前志未合者,类能准今维昔,依类发凡,分门起例,又为志之可取处。是志对人文尤为注重,人物、选举两项占全书篇幅约二分之一。人物详纪咸丰以降湘军将士阵亡名单数万人,选举纪湘军以军功授职爵自州判以上至总督330人,极力宣扬“同治中兴”,使此志几成为湘军将士的记名册与功劳簿,是研究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和湘军发展史的重要文献资料。始修于同治八年,越五年脱稿付梓。现存同治十三年原刻本。
上一篇:(乾隆)湘乡县志
下一篇:(民国)湘乡史地常识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荀子如何教导楚庄王治理国家?
- 荀子是如何教导楚王治理国家的呢?其中有这么个故事。楚庄王听说荀子是当世的大儒,便派人向他请教怎样才能把国家治理好。儒学荀子听
-
- 介之推是否真的有必要割股侍主?
- 《东周列国志》中描述了一段情景,重耳途径卫国,卫国国君不以礼待之,以至于重耳没有饭吃,“是日,公子君臣尚未早餐,忍饥而行,看看过午,虽有
-
- 狐堰论法,与晋文公抬杠
- 晋文公问狐堰说:“我把丰富的食物,普遍赐给朝中的人,一杯酒、一盘肉都集中起来宴请宫中的人,壶中的酒不薄,新鲜的肉不存放起来。杀一头
-
- 晋襄公继承君位,皆用父亲生前所用的重臣
- 晋襄公,姬姓,名欢,晋文公之子,母逼姞,继位前称公子欢。晋文公九年(公元前628年)冬天,晋文公去世,公子欢继任晋国国君之位,是为晋襄公。晋献
-
- 商均作为帝王之子,为何不能成为帝王?
- 应该继承帝位的商均却最终没有成为帝王,司马迁的《史记》中说商均是不肖之子(即不如其父贤能),因此,舜帝选择了禹继承帝位。这是太史
-
- 詹天佑修建铁路,詹天佑如何解决技术难题
- 詹天佑(1861—1919年),字眷诚,号达朝。广东南海人,居住在湖南省,原籍安徽婺源(今属江西)。中国首位杰出的爱国铁路工程师,负责修建了京张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