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王堆汉墓竹简
1972年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出土312枚,1973年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610枚,共计922枚。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分为二类:一类为遣策简,1号墓中全部和3号墓中410枚属此类。另一类为竹简《养生方》,200枚,出土于3号墓。竹简长27厘米左右,宽约0.9厘米。书写后再以细麻绳分上、下两道编联成册,两道绳痕距竹简顶、末端和两道绳痕之间距离均为9厘米左右。这批竹简,墨迹清晰,字体秀美,每简字数少为2字,最多有28字。文字书写保留有某些六国文字的风格,但基本属于早期隶书,即由圆转的篆体向方折隶体过渡的一种书体。遣策简内容一为直接记载器物名称、大小、数量的,如:“莞席二,其一青掾(缘),一锦掾(缘)”、“髹画漆盘(盘)径一尺二寸,廿枚”、“鹿炙一笥”等等)。另一种为竹简顶端画一条粗墨道,其下开头二字均为“右方”(如“右方白羹七鼎”、“右方盐酱四资”等),此类文字当为简牍中所载器物分类的小结。3号墓出土的竹简所记随葬内容除与1号墓相同的诸如食物、日用品(漆器、陶器、丝织品、乐器、竹笥等)外,还包括有奴婢、私家属官、车马骑从等内容,且每组简文的总结均为木牍,是极其难得的研究资料。《养生方》共二卷。一卷67枚,另一卷133枚,其中11枚为木简(牍),4000余字,内容包括《十问》、《天下至道谈》、《合阴阳方》、《杂禁方》。《十问》除托名黄帝与岐伯(简文中称天师)的问答外,还记载了夏商周以来许多帝王与医家,如有齐国国君与名医文贽的对话,以及其他传说中人物谈论养生(生理、病理)、服食、呼吸、吐纳及房中方面的医学理论等。这批竹简是中国已发现的西汉竹简中年代最早的一批,其对汉代典章制度、丧礼制度、古文字学和古汉语的研究都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
- 蔺相如人物简介
- 蔺相如,战国时期赵国上卿,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先为赵国宦官头目缪贤的家臣,后来官至上卿。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
-
- 兵痞董卓
- 董卓——身经百战的西北兵痞,兽性匪类的“凉州帮”帮主;汉献帝的拥立者成了第一个专政首相;史称他是一个百年不遇罪恶滔天令“人神波
-
- 华元杀羊招士,和华元为何打败仗有什么关系?
- 公元前607年春天,郑国的公子归生奉楚国之命讨伐宋国。宋国派华元、乐吕率师抵御,与郑师交战于大棘。华元是宋国的右师,主持朝政,但不
-
- 介之推割股奉君是民间传说,并非历史事实
- 关于介之推的传说故事中,被提及最多的是 “割股奉君”、“隐居不言禄”之举,后世的寒食节、清明节,许多地方都认为源于介之推。这个
-
- 豫让:模范忠臣
- 赵氏灭掉了智伯领导的智氏集团。为了抒发自己报仇雪恨后的喜悦心情,赵氏的老大赵襄子找来能工巧匠,把智伯的脑袋砍下来做成了一件工
-
- 王翦攻楚 先讨封赏
- 王翦,战国末期秦国著名军事家。他任将军时,正是秦始皇征伐六国,统一天下之时。王翦南征北战,功勋显赫,是一位既报国又谋身的谋略家。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