帛画《导引图》

书籍:湖湘文化大辞典 上卷 作者:万里 朝代:2006-01-01 专题:书籍

1973年长沙王堆3号汉墓出土,现藏湖南省博物馆。这是一幅绘有各种运动姿态的帛画,复原后全长约100厘米,高约50厘米。以绢为地,上面绘有44人,分列成四排,每排11人,人像高9~12厘米。从形态和服饰看来,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或穿长袍,或穿短裙短裤,甚或裸背,均以黑色线条勾勒轮廓,然后填以朱红或青灰带蓝色。除个别人像手持器物外,没有别的背景。每个图像侧旁都有题字,内容包括保健功与治疗功两个方面。这是迄今中国考古发现中时代最早的一件健身图谱,为研究我国独特的“导引”疗法的源流和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图上标示文字,现在尚存31处。第一类是描述运动姿态的。如“仰呼”绘一个男子,直立挺胸,作仰天长啸状。第二类是说明这类运动仿自那种动物的动作。如“北(鹞背)”、“蠪()登”、“经”、“信(鸟伸)”、“(援)”、“木矦(沐)”、“堂狼(螳螂)”等,类似五禽戏。第三类数量最多也最重要,它是说明这种运动方法所针对的病症。如“引聋”、“引脚积”、“引热中”、“引温病”、“引痺痛”等。“引”即是用导引术来治疗某种疾病。“导引”早在春秋战国时即已流行。《导引图》强调用积极的方法去进行医疗,着意于运动。《汉书·艺文志》中记有《黄帝杂子步引》十二卷,早佚。三国时名医华佗将导引术归纳成“五禽戏”,比较全面地概括了导引疗法的特点。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古代庙号和谥号是什么意思?末代皇帝溥仪庙号和谥号是什么?
古代庙号和谥号是什么意思?末代皇帝溥仪庙号和谥号是什么?
一般认为,庙号起源于商朝,如太甲为太宗、太戊为中宗、武丁为高宗(成汤有可能是太祖)。庙号最初非常严格,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凖
汉文帝废除肉刑
汉文帝废除肉刑
淳于意是西汉初年诸侯国齐国的著名医生。他年轻时喜钻研医术,拜当时著名医学家公孙光为师,学习古典医籍和治病经验。高后八年时(公元
曲沃恒叔为何忘恩负义,篡夺侄子晋昭侯政权
曲沃恒叔为何忘恩负义,篡夺侄子晋昭侯政权
晋文侯三十五年(公元前746年),晋文侯去世,晋文侯的儿子、成师的侄子伯继位,是为晋昭侯。晋昭侯元年(公元前745年),晋昭侯将叔父成师封于曲
晋穆侯攻戎之战,晋穆侯为什么要攻打戎族?
晋穆侯攻戎之战,晋穆侯为什么要攻打戎族?
晋穆侯攻戎之战是发周宣王执政期间的战争,其时间约从公元前805年开始,一直持续到公元前790年的战争。那么,晋穆侯为什么要攻打戎族,晋
苏秦张仪巧遇鬼谷子
苏秦张仪巧遇鬼谷子
战国时,在青溪鬼谷这个地方,居住着一位隐士,真实的姓名谁也不知道,人称鬼谷子。相传他常去云梦山采不死药,不知是吃药对了门路,还是练功
大禹与禹余粮的故事
大禹与禹余粮的故事
有一次大禹治水来到剡,见剡溪浊浪滔天,奔流中被一座大山迎面挡住,水位猛涨,洪水四溢,使剡溪两岸遭灾。大禹登上山顶察看地形后,决定劈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