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王堆汉墓出土花罗
汉代丝织品。1972年长沙马王堆一号和三号汉墓出土。花罗为罗地起出各种花纹图案的罗织物的总称,也叫提花罗,自秦汉起即为罗中比较流行的名贵品种。马王堆一、三号汉墓出土有烟色菱纹罗、朱红色菱纹罗、耳杯菱纹罗、皂色几何纹罗织品。多用作衣服及手套帷幔、香囊用品等。其中有三件用作“信期绣”的地。用于衣服的花罗多较细密,每厘米经丝一般为100~120根左右,纬丝为35~40根左右;其他用途的花罗则较稀疏。耳杯菱形花纹罗图案为纵向度长菱形,两侧各附加一个不完整(不对称)的较小的菱形,形似耳杯“群酒”器。花纹大小显隐两行相间排列,全幅杯形显纹11~14个单元,隐纹11~13个单元。每单元长5厘米左右,宽2厘米左右,两侧邻近边维比一般稍大。菱纹皂罗的纹样特点是:以粗细线条构成玉杯菱形图案,用横式连续排列法分为粗细两档。一个图案循环纵向为7厘米,横向为3.7厘米。粗花纹线条挺秀,菱环相扣,大小套叠组成四周对称图案;细花纹工整精细,上下对称,图纹清晰可见;地部网孔雅致匀和,花地异常分明,这种花罗需要用提花束综装置和绞经综装置相配合织造,并需二人协同操作,具有较复杂的丝造工艺。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由余是怎样被秦穆公“请”去了秦国
- 有一次,戎王听说秦穆公贤明,就派由余出使秦国,想要向秦国学习。由余的祖先为晋国人,因避乱才逃到西戎,所以由余能说晋国的话。
-
- 揭秘:曾子去世前为何要换席子?
- 孔子的学生中,有一对父子。父亲名叫曾晳,儿子名叫曾参。曾参被后人称为曾子,他受到孔子和父亲曾皙的长期熏陶,对孔子的学说不但理解深
-
- 兵痞董卓
- 董卓——身经百战的西北兵痞,兽性匪类的“凉州帮”帮主;汉献帝的拥立者成了第一个专政首相;史称他是一个百年不遇罪恶滔天令“人神波
-
- 秦王“子婴”为始皇弟成蟜子说——补《史记》秦王婴列传
- “子婴”是末代秦王,关于他的出自,由于史书的失载,文献的歧异,至今没有可信的结论。本文参考历来学者的不同意见,重新检讨史料,考订“子
-
- 介之推是否真的有必要割股侍主?
- 《东周列国志》中描述了一段情景,重耳途径卫国,卫国国君不以礼待之,以至于重耳没有饭吃,“是日,公子君臣尚未早餐,忍饥而行,看看过午,虽有
-
- 狐偃是如何将晋文公推向复国的道路的?
- “有志始知蓬莱近,无为总觉咫尺远。”雄心壮志是茫茫黑夜中的北斗星,是人生中的指路明灯,是我们前行的力量源泉……中华民族超越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