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是否承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斗争的焦点之一。一切历史唯心主义都是英雄史观,即认为历史是少数英雄人物创造的。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发展的历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是生产方式新陈代谢的历史,是人民群众特别是劳动群众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932页)唯物史观把被颠倒了的历史重新颠倒过来,恢复了历史的本来面目。从事物质财富生产的劳动群众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是人民群众的主体。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类赖以生存的吃、穿、住等物质生活资料都是劳动群众创造的。人民群众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劳动群众的实践活动不仅提供了人类从事精神文化活动的物质前提和手段,而且是一切精神财富的唯一源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社会的发展,归根到底是由社会基本矛盾引起的。社会基本矛盾的根本解决,必须靠人民群众的社会革命,只有这种群众性的社会革命,才能推动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受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要受到历史条件的制约。在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里,劳动人民在经济上受剥削,政治上受压迫,他们创造历史的积极性、主动性受到极大的压抑和摧残。在这种条件下,人民群众作用的发挥是在同反动阶级的残酷斗争中实现的。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人民是生产资料的主人,是国家的主人。社会主义制度为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开辟了广阔的余地,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但是,从旧社会脱胎出来还残留的旧痕迹,以及作为新生事物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某些不完善方面,又会限制人民群众作用的发挥。为了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必须改革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制度中的某些不合理的环节,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和提高科学文化水平,而这些条件归根到底也是依靠人民群众自己来创造。要尊重群众,启发群众认识自己的作用,依靠群众的努力在既定的现实基础上,把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
- 王匡:绿林农民起义的元勋
- 王匡,新市(今湖北京山东北)人,西汉末年,以他为首点燃了埋葬新莽统治的绿林农民起义烈火,因此,他是绿林军农民起义的元勋。后世把劫富济
-
- 甘罗斗丞相
- 甘罗从小聪明,才智过人,说话精练。一天,父亲从外回来,问他:“你刚才做了些什么事?”甘罗回答道:“堂前扫地,笼内捉鸡。”父亲不耐烦,指责他
-
- 介之推是否真的有必要割股侍主?
- 《东周列国志》中描述了一段情景,重耳途径卫国,卫国国君不以礼待之,以至于重耳没有饭吃,“是日,公子君臣尚未早餐,忍饥而行,看看过午,虽有
-
- 狐堰论法,与晋文公抬杠
- 晋文公问狐堰说:“我把丰富的食物,普遍赐给朝中的人,一杯酒、一盘肉都集中起来宴请宫中的人,壶中的酒不薄,新鲜的肉不存放起来。杀一头
-
- 有了司马迁才有《史记》吗?
- 司马迁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为我们留下了千古不朽的名作《史记》。然而,是不是有了司马迁才有《史记》呢?事实并非如此
-
- 伊尹负鼎典故
- “伊尹负鼎”是一个典故,出自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主要讲的是伊尹给商汤借着谈论厨艺的机会跟他讲治国之道的故事。也有学者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