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散思维
运用原有知识、概念,从一点向四面八方辐射自已的想象力,扩大联想,寻求新认识的思维活动。亦称“分散思维”或“辐射思维”,它是创造思维的一种思维形式。扩散思维和传统的、常规的恩考方法不同,思维主体在思维过程中,向上下左右、周围各不同方向扩展自己的思路,最大限度地发挥思维的想象和联想功能。通过原有的知识、概念在联想中的重新组合,求得若干新的认识结论、答案和解决问题的办法。例如,人们在思考红砖的用途时,不是寻求红砖为建筑房屋的建筑材料的单一答案,而是从它的多种质地和性能出发,去发现它的多种使用价值。诸如,它可用作砌墙、铺路、打人,可作气功师的表演物,可垫东西、支撑重物,可压田间塑料薄膜,还可作为雕塑家的加工对象,等等。扩散思维的具体思考方法有:纵横交错的思考,宏观微观结合的思考,广度深度结合的思考,既可“海阔天空”的思考,又可“标新立异”的想象。它打破常规,冲破传统的思维方式的束缚。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扩散思维的特征在于它的“三维度”,即普遍性(思考变化多端,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独特性(对事物有超乎寻常的独特见解)、流畅性(思维过程流畅无阻,反应迅速,能在较短时间内,表达出较多观念)。扩散思维与集中思维以及其他思维形式的交替(或交叉)运用,会获得创造思维的最佳效果。扩散思维能力的大小、高低,取决于思维观念的转变和思维主体的知识水平、实践经验丰富的程度。
上一篇: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
下一篇:扩大企业自主权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包世臣的艺舟双楫
- 《艺舟双辑》,文艺论著。清代包世臣著。六卷。前四卷论文,后两卷论书,故称“双辑”。论书分为述书上中下,历下笔谭、国朝书品、答熙载
-
- 曾子拜母噬指讲的是什么故事?
- 曾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也叫曾参。曾子小时候家里穷,只能靠上山打柴贴补家用,他的母亲给别人做针线活,父亲种地,一家三口清贫度日。
-
- 有了司马迁才有《史记》吗?
- 司马迁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为我们留下了千古不朽的名作《史记》。然而,是不是有了司马迁才有《史记》呢?事实并非如此
-
- 赵奢识子,赵括纸上谈兵
- 赵奢,嬴姓,赵氏,名奢。战国时代东方六国的八名将之一,简曰马氏。汉族,赵国人,与赵王室同宗,当届贵族,战国后期赵国名将。赵奢,是战国时赵国
-
- 齐宣王拜颜斶
- 齐宣王田辟疆(公元前301年),战国时齐国国君,齐威王之子,妫姓。公元前320年继齐威王为田氏齐国第五代国君,公元前319—前301年在位。齐宣
-
- 淳于髡借机讽谏齐威王
- 齐威王八年(前371),楚国派遣大军侵犯齐境。齐王派淳于髡出使赵国请求救兵,让他携带礼物黄金百斤,驷马车十辆。淳于髡仰天大笑,将系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