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资排辈
是按照人的资格、资历、学历和职位的高低和先后次序,选拔、任用和晋升干部的一种旧的因袭观念。它直接背离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同新时期实行的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指导方针相对立。论资排辈的陈腐观念,是提拔干部、选用人才、评职、定级、调整工资等工作的思想障碍。由于论资排辈的思想影响,一方面必将有害于智力的开发和人才的选拔,使年纪轻、资历浅,但学识高,有专业知识,懂技术,能力强的干部、人才受到压抑,妨碍广大有真才实学的中、青年技术人员的聪明才智、技术才能的发挥;另一方面也会使资格老,经历长,水平低,能力差,年龄大的干部,不适当地安排到难以胜任的工作岗位上来。这种对待和使用干部的错误观念,如不尽快打破,社会主义四化建设所急需的干部和人才,就不能脱颖而出,从而会延缓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前进的步伐。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王冕为何隐居躲名利
- 一天,王冕和秦老爹正坐着闲聊,见从外头走进来一个人,头戴皂帽,身穿青布衣服。秦老爹马上立身起来迎接。这人姓翟,是县里的头役,也是买办
-
- 司马错:司马迁之先祖的军事家与政治家
- 司马迁在《史记》中明确指出,他的祖先是世袭的史官,从周朝开始就是宫廷史官,司马错更是他的直系祖先。司马错剧照司马错是个神人,他拥
-
- 王翦攻楚 先讨封赏
- 王翦,战国末期秦国著名军事家。他任将军时,正是秦始皇征伐六国,统一天下之时。王翦南征北战,功勋显赫,是一位既报国又谋身的谋略家。王
-
- 殽之战,晋襄公应该负什么责任
- 晋国与秦国是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秦晋之好,既是其互为婚姻的写照,也是双方战略结盟的象征,成为盟国之间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共襄大业
-
- 召公劝谏厉王: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出自《国语·周语上》:“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
- 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
- 司马错与张仪就伐蜀或是伐韩的问题,争论于秦惠王之前,司马错主张伐蜀。张仪说:“不如伐韩。”惠王说:“我愿听听你的意见。”司马错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