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观
人们的劳动观点和态度的总和。劳动是人们运用体力和智力自觉地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活动过程。劳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是社会存在的基本条件。但不同社会、不同阶级的人们的劳动观不同。原始公有制社会,人们把劳动看作是生活和生命的需要而自愿共同劳动。到了阶级社会,剥削阶级占有生产资料、不劳而获,鄙视体力劳动和劳动人民,认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而劳动人民失去生产资料,为了生存,被迫从事劳动,把劳动看作是沉重的负担。社会主义社会消灭了阶级剥削,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不是为剥削者、而是为自己为社会劳动,劳动便由沉重的负担变成光荣豪迈的事业,劳动观发生了根本变化。社会主义劳动观和共产主义劳动观也有区别。一般来说,社会主义劳动是个人、集体、国家三者利益相结合的劳动,劳动既是为国家、人民做贡献,又是个人谋生的手段,各尽所能,按劳计酬。共产主义劳动观把劳动当作生活第一需要,各尽所能,不计报酬。可见,劳动观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关系的性质和人们在劳动中所处的地位决定的。但一定的劳动观一经形成,又指导着人们去从事劳动,促进或阻碍一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劳动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之一,就是教育人们克服只为个人劳动的思想,自觉地积极地多为集体、国家劳动。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推荐阅读
-
- 床母胎记———血管瘤
- 听到老一辈的人说:如果小孩身体上有一块红色胎记,是床母作记号来的。”到底“床母”作了是什么记号?会不会影响日后的健康?所谓的红色
-
- 武庚叛乱
- 公元前1066年二月底,姜太公与周武王率军伐纣攻入朝歌,商军战败,血流飘杵。武王斩纣头,杀妲己,报了囚父之恨。
-
- 曲沃恒叔为何忘恩负义,篡夺侄子晋昭侯政权
- 晋文侯三十五年(公元前746年),晋文侯去世,晋文侯的儿子、成师的侄子伯继位,是为晋昭侯。晋昭侯元年(公元前745年),晋昭侯将叔父成师封于曲
-
- 介之推不姓介为什么?
- 华人对一个人的称呼很有意思,有姓名、名字、名号、姓氏等等,说起来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今天我们要讨论姓氏是什么?姓氏又是怎么来的呢
-
- 围魏救赵中,田忌发挥了什么作用?
- 古人云:“治兵如治水。 ”面对来势凶猛的强敌,一味硬碰,无异于以卵击石。所以应当避其锋芒,采用分导引流的办法:或者攻击敌人的薄弱之
-
- 子产与伯石
- 春秋时,郑国的子产很有才干,精通政事,善于治理国家,因此被委任管理国家大事。子产手下有一个非常能干的官员,名叫伯石,平时交付他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