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
亦称“品德”、“道德品质”。指人们处理个人同他人、社会的利益关系的行为习惯或习性。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或道德规范转化成个人的道德信念和道德意志在言行中比较稳定的、一贯的表现;是在人的行为整体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特征和倾向。一个人的道德品质,不但体现在他的某一时期,某一方面,而且更充分地体现在他的一系列行为、甚至整个一生的行为整体之中。黑格尔说:“一个人做了这样或那样一件合乎伦理的事,还不能说他是有德的;只有当这种行为方式成为他性格中的固定要素时,他才可以说是有道德的”(《法哲学原理》第170页)。人们道德品质的形成,既受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关系的制约,又受一定的道德教育的影响,经过个人的学习和修养,在不断反复的实践过程中形成为习惯,变成自己的内在品质。在这个意义上说,道德品质是人们道德行为长期积累的结果,并通过道德行为表现出来。道德行为是判断人的道德品质的客观依据。道德品质的内容是历史的,具体的,不同时代、民族、阶级,道德品质的内容是不相同的。一个人道德品质一经形成后总是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培养人们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上一篇:品行
下一篇:怎样做一个好的领导者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推荐阅读
-
- 包世臣的艺舟双楫
- 《艺舟双辑》,文艺论著。清代包世臣著。六卷。前四卷论文,后两卷论书,故称“双辑”。论书分为述书上中下,历下笔谭、国朝书品、答熙载
-
- 董卓的盗窃之道
- 董卓初以虓阚为情,因遭崩剥之势,故得蹈藉彝伦,毁裂畿服。大以刳肝斫趾之性,则群生不足以厌其快,然犹折意搢坤,迟疑凌夺,尚有盗窃之道焉,及
-
- 有了司马迁才有《史记》吗?
- 司马迁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为我们留下了千古不朽的名作《史记》。然而,是不是有了司马迁才有《史记》呢?事实并非如此
-
- 晋襄公太懦弱,大臣在他身上吐痰,都不计较!
- 这也是一代雄主之后接班人的共同特征,如胡亥较之于嬴政,汉惠帝较之于汉高祖,刘禅较之于刘备,唐高宗较之于唐太宗,建文帝较之于明太祖,都
-
- 从秦孝公到秦始皇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 秦孝公是秦国中兴时期的君王,一手奠定了日后横扫八荒六合的基础,他之后的惠文王在他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加强国力,之后的历任君王也都是
-
- 苏代游说公仲侈,解雍氏之围
- 韩襄王十二年(前300年),楚国包围了韩国的雍氏城,韩国向秦国求救,秦国没有为韩国发兵,只派公孙昧到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