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堡》
奥地利作家、著名表现主义作家弗兰兹·卡夫卡的长篇小说。写于1922年,1926年出版。小说未写完,只写到第20章。小说主要是写主人公K到一个城堡谒见威斯特——威斯伯爵而徒然努力的故事。一个冬夜,K来到城堡属下的一个村子,要求留宿,以办理在此村居住和工作手续。K自称是伯爵大人允见的土地测量员,但他又无证件,客栈请示城堡“中央局”,才得到了似是而非的回答,K得以在客栈留宿,第二天,K赴城堡。城堡依稀可见,但走了一天,K一步也未靠近城堡。当暮色降临时,K只得返回客栈。在客栈,有两个自称是他的助手的人向他报到。不久,一个叫巴纳巴斯的信使送来了X部部长克拉姆的信件,信上称这一个村的村长是他的上司,巴纳巴斯将负责K与城堡的通讯联络工作。K于是到巴纳巴斯家,结识了巴纳巴斯的两个妹妹奥尔珈和阿玛丽亚。在K去一旅馆买啤酒时,遇到了克拉姆的情妇弗丽达。二人一见钟情,当晚便私订终身。K企图通过弗丽达见到克拉姆。第二天,K与弗丽达回到客栈,K找到村长,出示克拉姆信件。村长说,村里不需要土地测量员,要他去学校看门。K只得就职。在K去学校之前,他要求见克拉姆,但克拉姆在乡下的秘书摩麦斯回答他,需作审查或谈话,否则不予接见。K只得愤然离去。而据客栈老板娘谈,由于K破坏了克拉姆的个人生活,想通过弗丽达见到克拉姆几乎是不可能的。K在赴学校的路上,收到克拉姆的第二封信,信中对他的土地测量工作大加赞许。这使K更加莫名其妙,如坠五里雾中,因为直到现在,他并未开展什么土地测量工作。K在学校里结识了一个名叫汉斯的小孩,汉斯的母亲曾在城堡里住过,K想去见孩子的母亲,以便探听一下城堡内的消息。但这事却引起了弗丽达的妒忌。弗丽达一气之下,同他往日的情人私奔,而这个情人不是别人,恰恰是K的两个助手中之一人。K又通过巴纳巴斯想要与城堡取得联系,但巴纳巴斯自己家里也遭到不幸,表示无能为力。在回来的路上,K得到通知,要他去旅馆见克拉姆的秘书艾朗格。在旅馆里,艾朗格通知K:必须把弗丽达送回。小说至此搁笔,卡夫卡曾和勃罗德谈过这一长篇的结尾:K始终未能如愿,在他将死之际,村民们围在他的床边,这时城堡来指示说,K可以在村中居住和工作。可是这一指示对K已无任何意义了。《城堡》是一部典型的“卡夫卡式”的表现主义小说。小说表现主人公K的孤寂感、虚幻感、无能为力感是十分突出而鲜明的,这些主观感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普遍弥漫于西方世界的孤独与绝望情绪的艺术概括。小说的形象是怪诞的,朦胧的,变形的,在K身边出现的人或事,一切都是那么零乱,来去匆匆和不可思议,那个城堡是模糊不清,可望而不可及的。K想会见的要人又空幻、又神秘,似存在又似不存在。人物亦多是漫画化的,那个村长只凭老婆主事,老婆代他保管文件,而那文件都仿佛柴垛一样,一捆一捆摞得老高。形象的符号化是这部小说的鲜明特征。那个城堡是虚幻的,又是杂乱无章,不办实事的混乱世界。它只是一个资本主义国家机器的符号,恰如十字架代表耶稣一般。主人公也是无姓无名,只有一个“K”字代替。《城堡》也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因素。小说写阿玛丽亚拒绝克拉姆秘书索尔蒂尼污辱而给全家带来不幸的故事,表明《城堡》的表现主义与传统的现实主义并不是背谬和水火不相容的。多数人认为,《城堡》是卡夫卡典型的表现主义小说。
-
- 曹操和关羽的情敌关系:共同追过“有夫之妇”
- 历史上曹操是个人精,关二哥提多了,他倒是惦记起来,没多久,带着部队进城后,格外地关照杜师奶,一看,美得让他忍不住了,于是擅做主张收编了杜
-
- 李淳风推背图最后一句 道破万古天机?
- 预言是一个汉字词汇,读音为yùyán。是对未来将发生的事情的预报或者断言。一般来说预言指的不是通过科学规律对未来所作的计算而
-
- 妇女祭祀床公、床母
- 我国汉族有床神信仰,床神有床公、床母之分。也许是由于妇女在生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民间在床神信仰中,多以“床婆”、“床母”相称,而“
-
- 齐宣王拜颜斶
- 齐宣王田辟疆(公元前301年),战国时齐国国君,齐威王之子,妫姓。公元前320年继齐威王为田氏齐国第五代国君,公元前319—前301年在位。齐宣
-
- 文侯与虞人期猎原文,文侯与虞人期猎翻译
- 文侯与虞人期猎原文文侯与群臣饮酒,乐,而天雨,命驾将适野。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君将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无一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