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浪》
一译《波浪》。英国意识流代表作家维吉尼亚·吴尔夫的长篇小说。1931年出版。
《海浪》写6个人物的意识流程,特别是写了这6个人所共同关注的第7人。小说反映了他们从童年到暮年的内心活动,反映了“人的六个时代”的人类经验。
这部小说在意识流文学中可以说是别具特色,独创一格。它几乎完全排斥对外部客观世界的描写,而把笔锋游移于6个人的神秘的内心世界之中。它还具有一种抒情诗的特征。作家笔下的外部世界染上了人物主观世界的浓重色彩,外部的映象竟是人物意识流动的一个环节,一个内容。如下面的一段描写:
“‘我看见一个环,挂在我的头上,’伯纳特说,‘它颤栗着,悬在一个光圈中。’
“‘我看见一块淡黄色的东西,’苏珊说,‘它伸展开去,碰到了一个紫色的线条。’
“‘我听见一个声音,’罗达说,‘唧唧喳喳,唧唧喳喳,忽上忽下。’
“‘我看见一束紫红的流苏,’琴尼说,‘是用丝线织成的。’”
4个小孩关于晨光是什么样子的一段对话,创造了一种童心与晨光交相辉映的意境,呈现了一种令人心往神驰的朦胧美。这不啻是一首赞美生命初醒,晨光乍起的美丽的诗章。小说在文体上也是一个创造,它每章前都有一段写海景的散文诗,影射着人物从幼稚到老成的过程。在长篇小说中揉进散文诗这一文体,这一点正是吴尔夫对长篇小说体裁的独创性的贡献。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妇女祭祀床公、床母
- 我国汉族有床神信仰,床神有床公、床母之分。也许是由于妇女在生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民间在床神信仰中,多以“床婆”、“床母”相称,而“
-
- 秦穆公如何善用人才,对待自己的大臣
- (一)主动承担战败责任,善待谏争的大臣和战败将领,痛悼阵亡将士秦穆公33年春,他发动殽之战。百里奚、蹇叔见劝谏无效,于出师之日“哭之。
-
- 曾子拜母噬指讲的是什么故事?
- 曾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也叫曾参。曾子小时候家里穷,只能靠上山打柴贴补家用,他的母亲给别人做针线活,父亲种地,一家三口清贫度日。
-
- 汉文帝嬖幸邓通之谜
- “文景之治”是可与“贞观之治”媲美的太平盛世,然而,对“文景之治”起了很大作用的汉文帝也避免不了和其他皇帝一样的缺点:宠幸小人
-
- 秦始皇真的放心把“兵权”交给王翦吗
- 楚国曾是战国七雄中的泱泱大国,幅员辽阔,兵精粮足。多年来一直是秦国的劲敌。那么为什么被秦皇一举消灭了呢?表面原因是楚国有个昏君
-
- 孟子智谏齐宣王爱戴百姓
- 战国时的齐宣王一心想称霸于天下。一天,他问孟子(约前372—前289年):“像我这样的人能不能统一天下?”孟子和齐宣王孟子觉得眼下人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