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梅,斯特凡
【介绍】:
法国象征主义诗人,前期象征主义文学运动的“三杰”之一。
马拉梅生于巴黎的一个小职员家庭。四岁丧母,父亲后娶,他和妹妹被寄养在外祖父家中。中学时,爱读波德莱尔和雨果的作品,对爱伦·坡的作品尤其喜爱。为了读爱伦·坡的作品,他发愤学习英语,并开始翻译坡的诗歌。他宣称:“我在这个方向上走得越远,我就越忠于我受益的大师埃德加·坡的这些严肃的观念。”他刻苦学诗,中学时代写了上百本练习簿的诗歌。1857年,他唯一的妹妹死去。家庭的不幸,妹妹的天亡,使他变得异常孤僻,忧郁。这种心绪,对他的诗歌创作影响不小。1862年他发表了第一批诗作《太空》、《回春》、《恶运》、《苦恼》等。在这一年他与玛利亚·瑞拉尔结婚。为了学习英语,他携妻赴伦敦。1863年归国,先后在三所中学任英语教师,直至1870年。马拉梅最初参加了巴那斯派诗歌运动。1866年在《现代巴那斯》诗集中发表《窗子》、《海风》、《蔚蓝的天》等10首诗。1869年又在《现代巴那斯》上发表诗剧《埃洛狄亚德》片断。1870年,诗人在巴黎一家图书馆任职。1871年又任教师。巴黎公社革命运动对他没有影响,甚至在他的诗中也未留下一丝痕迹。1876年发表代表作《牧神的午后》,因以表现梦幻为主,遂得了“梦幻诗人”的这一雅号。1880年开始,诗人的寓所在星期二晚上常聚集一些年轻人欣赏马拉梅的诗,这就是有名的“马拉梅的星期二”。“马拉梅的星期二”坚持了十余年之久。集会中有不少人后来成了著名文学家,如保尔·瓦莱里、保尔·克洛代尔、儒勒·拉弗格等。1894年马拉梅从中学退休。1898年9月病逝。
马拉梅的诗歌理论集中表现在他于1897年结集出版的《乱弹集》中。马拉梅认为诗歌不应描写现实世界,而应描写在平凡事物后面潜在的“绝对世界”。这个“绝对世界”就是梦幻。他认为诗应是神秘的,因为诗人最高的使命是表现梦幻中的神圣的美,而一切神圣的东西,都是神秘的,因此写诗只能用象征、暗示,不能指明,如果指明“就是把诗给我们的满足减少了四分之三”;他主张割断诗文的内在联系,“必须始终坚持把写出的东西首尾切断,以便让人摸不着头脑”,必须由一个形象唤起另一个形象:“肉体是悲惨的,唉!我读过所有的书”,这句《海风》中开头的两句诗,常被引用来作为马拉梅“类推法”的实例。他鄙视诗歌中的宣传作用,鄙视“群氓”所欢迎的民主诗歌。马拉梅的诗歌理论对象征派诗歌运动有着重大的影响。
马拉梅的创作是他的诗歌理论的实践。他的诗作的主要内容是表现梦幻,《牧神的午后》就是这种梦幻境界的代表作。他的诗多用“类推法”,形象间距拉开,一个引出一个,源源不断,层出不穷,给人以应接不暇之感。他的诗缺乏魏尔兰与兰波诗歌的热情,较多的是一种神秘的色彩,是象征派诗歌较为晦涩费解的一家。
马拉梅在象征派诗歌史上,处于一种承前启后的地位。他不单单是通过“星期二聚会”把前期象征派的观点与创作传给年轻的一代,而且他还通过自己的文艺理论著作和创作推动了象征派诗歌向跳跃、梦幻、神秘的境界发展,为后期象征主义的理论与创作拉开了序幕。除《牧神的午后》和《乱弹集》外,诗人还有诗歌片断《埃洛狄亚德》(1869)、《诗集》(1887)、《诗与散文》、《徜徉集》等。他最后发表的一首诗是《骰子一掷永远取消了偶然》(1898)。他还翻译过爱伦·坡的名诗《乌鸦》,写过歌颂爱伦·坡的十四行诗《爱伦·坡之墓》。
-
- 李淳风与唐太宗的一段预言对话
- 唐太宗贞观七年,五月十九日,太宗问于李淳风曰:「朕之天下,今稍定矣,卿深明易道,不知何人始丧我国家,以及我朝之后登极者何人,得传者何人,卿
-
- 袁绍手下四大谋士都是怎样死的?
- 新版《三国》总的来说拍得还是很不错的,断断续续看了好几集,印象比较深的是战争的场面拍摄的非常宏大壮观,比如官渡之战和火烧赤壁,新
-
- 汉文帝废除肉刑
- 淳于意是西汉初年诸侯国齐国的著名医生。他年轻时喜钻研医术,拜当时著名医学家公孙光为师,学习古典医籍和治病经验。高后八年时(公元
-
- 晋文公为何杀介之推,还采取极端行动—放火烧山?
- 当介之推隐居绵山以后,晋文公放火烧山,实在让人有些想不通。即使是善意的目的,这种暴力性的行为也有一种不和谐之感。究其原因,晋文公
-
- 孟子谏齐宣王勿好财色
- 一次,有人建议齐宣王拆毁明堂,齐宣王去向孟子讨教:“先生,您说要不要拆毁明堂?”齐宣王孟子答道:“明堂是有道德而能统一天下的王者的殿
-
- 晋襄公漏言害两臣!领导泄密可咋整?
- 公元前621年,晋国准备和狄国开战,晋襄公拟派狐夜姑(一作射姑)为主将,赵盾做副将,带兵出征。晋襄公画像晋襄公:(公元前621年):姬姓,讳欢,谥号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