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皮》
法国“新小说派”*代表罗布-格里耶的小说代表作,也是新小说派的代表性作品。
小说写的是一个侦探故事:一天晚上7时25分,饭后刚进书房的52岁经济学家丹尼尔·杜邦教授被恐怖分子格利纳蒂开枪击伤。杜邦佯死,以求生机。他是一个对国家政治、经济有重要影响的科研集团成员。一个恐怖组织在晚上7点半相继暗杀了这一科研集团的8个重要人物,杜邦是第9个目标。内政部长派青年密探瓦拉斯调查此案。瓦拉斯无意识地乱捏一块他在一个文具商店买的绘图用的软橡皮,凭感觉得知,这不是他要找的那种橡皮。之后,他接连拜访了警察局长罗伦·杜邦家女仆史密斯太太等人,他们说:怪癖的杜邦是自杀;打胎专家茹亚尔是凶手等。他在调查中又数次进文具店买橡皮,可“依然不是他要寻找的那种。”还未死的杜邦托木材商马尔萨去杜邦家取一份重要材料,但马尔萨怕死潜逃,杜邦只得自己回家取,时为晚上7点。瓦拉斯也冒充马尔萨潜进杜邦家。二人各把对方当成凶手开枪,结果是瓦拉斯的子弹打中杜邦。7时半,罗伦在电话中告诉瓦拉斯说:“杜邦他根本没有死!你明白我的话吗?”“杜邦没有死!”小说至此结束。
《橡皮》表现了新小说派的艺术特色。它没有传统小说的结尾,亦无明显的情节,缺乏连贯性,缺少严密的逻辑关系,难以理清事件的全貌,读者可以根据各自的角度探索其中的意义。小说对事物的描写客观冷静,不再是人支配物,而是从物看到人(橡皮是一个暗示)、这正是作者关于人是在物质的包围中时时刻刻受到其影响观点的反映。小说使用了“复现”(杜邦被枪杀和瓦拉斯买橡皮的情节多次出现)、“镶嵌”(橡皮的质感)、“环合”(从杜邦被杀,又回到杜邦被杀;从杜邦家又回到杜邦家)、“设谜”(杜邦可能是瓦拉斯之父)等“新小说派”常用的艺术手段,这都便《橡皮》成了“新小说派”的经典之作。
小说发表于1953年,当时并未引起大的反响。到60年代,读者迅猛增加,该书发行量超过百万册,在欧、美各国相继出版译本。日本亦出译本,并邀作者赴日讲学。1968年小说还被改编为电影剧本搬上银幕。
-
- 揭秘:曾子去世前为何要换席子?
- 孔子的学生中,有一对父子。父亲名叫曾晳,儿子名叫曾参。曾参被后人称为曾子,他受到孔子和父亲曾皙的长期熏陶,对孔子的学说不但理解深
-
- 秦王“子婴”为始皇弟成蟜子说——补《史记》秦王婴列传
- “子婴”是末代秦王,关于他的出自,由于史书的失载,文献的歧异,至今没有可信的结论。本文参考历来学者的不同意见,重新检讨史料,考订“子
-
- 华元如何劝退楚国,使楚、宋休战的?
- 春秋时代,南方的楚国渐渐强大起来。楚庄王问鼎中原,意欲称霸诸侯。公元前597年楚兵伐萧,宋国曾派人去救萧,楚庄王决定惩罚宋国,以树立
-
- 廉颇善饭
- 廉颇,生卒年不详,嬴姓,廉氏,名颇,山西太原(一说山西运城,山东德州)人。战国末期赵国的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曾率
-
- 齐宣王拜颜斶
- 齐宣王田辟疆(公元前301年),战国时齐国国君,齐威王之子,妫姓。公元前320年继齐威王为田氏齐国第五代国君,公元前319—前301年在位。齐宣
-
- 商均墓为何历经多年仍受到虞城世代百姓的祭拜
- 商均虽然被太史公定论为不肖,没有能力承继帝位,可能不是一位出色的政治领袖,但他绝对是一位优秀的科学家。《海内经》说,义均是始为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