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农民战争
又称“东学党起义”或“东学道起义”。1894年(岁次甲午)朝鲜农民反对封建统治和外来侵略的起义。腐朽的封建统治和外国资本的入侵,迫使朝鲜人民从19世纪80年代以来不断揭竿而起。1893年,全国农业歉收,饥民遍野,但贪官污吏、土豪劣绅的剥削压榨有增无减。全罗道古阜郡守赵秉甲不顾人民死活,依然巧取豪夺,强收万石堰水税以肥私囊。1894年1月15日,古阜、泰仁两阜一带的千余名农民,在东学党接主(地方首领)全琫准的领导下,举行起义。他们袭击郡衙,占领武器库,砸门开牢,开仓放粮;在白山建立起义根据地,组织农民起义军,高举“尽灭权贵”,“逐灭倭夷”的旗帜,把矛头直指封建统治集团和日本侵略者。起义席卷南部和中部地区,有10多万人参加。4月底,起义军一举攻克南方重镇全罗道首府全州,直逼汉城,威震全国。李朝无力镇压,被迫求和,签订“全州和约”,接受农民军提出的12项要求,如停止迫害东学道,惩办贪官、劣绅,平分土地,取消一切公私债务和苛捐杂税等。同时,农民军在全罗道53郡建立了政权“执纲所”。但由于起义军内部战和对立,以东学道首领崔时亨为首的一派,公开进行分裂活动,严重地削弱了起义军。1894年7月,中日战争爆发后,日本完全操纵朝鲜政府。以全琫准为首的一派主张首先进攻日军。10月,在公州、沦山等战役中,与日军和官军展开激战。农民军惨遭失败,被迫南撤并分成小股活动。由于叛徒金敬天的出卖,使全琫准途中被捕,1895年4月被杀害。轰轰烈烈的甲午农民战争虽被日本侵略者及其走狗绞杀了,但它进一步动摇了朝鲜封建制度的基础,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进一步唤醒了朝鲜人的民族觉醒,推动了反殖反封建斗争。
-
- 唐顺之是怎么死的?唐顺之简介
- 唐顺之是明朝儒学大师,军事家、散文家、民族英雄,曾经亲自率官兵在海上击败倭寇,是一位抗倭英雄。
-
- 《资治通鉴》为何从周威烈王23年写起?
- 与《资治通鉴》同为“史学双璧”的《史记》是从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写起,《资治通鉴》为何从周威烈王23年写起?比如《史记·六国年表》
-
- 齐恒公守诺还地
- 齐恒公也是个信守承诺的明君,让我们来看看他守诺还地的故事。齐桓公即位后,亲自率领大军攻打曾经帮助公子纠争夺王位的鲁国, 鲁军节
-
- 思想家曾子的故里在哪里 曾子的后人是谁
- 曾子生于公元前505年,一共活了七十一岁,春秋鲁国人。十六岁的时候认识了孔子,拜在其门下,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勤奋好学,孔子死后将衣
-
- 董卓的家庭
- 董君雅,董卓之父,颍川纶氏尉。池阳君,董卓之生母,只知封号,未知其姓氏(一说姓牛),年九十,于郿坞坞门被斩首。
-
- 晋文侯威胁最大的不是其弟“成师”,而是殇叔
- 周宣王的时候,晋国国君是晋穆公,穆公的太子叫仇,后来又生了个小儿子成师。《左传》和《史记》都记录说,当时就有个叫师服的贤大夫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