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不换四卷
旧抄本
【解题】:
不著撰人名氏。演扬州姚氏子破家悔过事。略称姚彪世袭指挥,富甲一郡,妻亡,子曰英,娶同里上官宏之女,曰若素。英性挥霍,清客贾清夫、拳棒师赵能武导之畋猎,踏践民田则出赀赔偿之,所费甚众;又与豆腐店查十三谋,伪饰馆舍,诱英来游,使其女蟾儿出见,劝英出财礼,聘定为簉室。彪愤子不肖,病垂危,邀亲家上官宏至,以子为托。英父殁不二年,家产荡然。宏则伪托友人管姓之名一一收买之。其贾清夫、赵能武者,更诱英赌博,贫无以偿,则以指挥劄付相抵,能武偕清夫冒名之宁波任。时东海乌孙岛倭婆犯浙,赵与倭遇,大败,遁回扬州,宁波遂不守。总督胡宗宪因命军校至扬州缉拿之。英自知不免,向父翁言,请改嫁其妻。妇翁佯允之,诡云已改适管姓,而属其仆姚勤往浙营救之。勤至浙,闻英即将处决,径往军门呼冤。时军中试放西洋炮,勤愿以身祭炮。宗宪审其冤,召宁波守标兵丁使认英,云非是,乃释英使还,而行文缉捕假冒人犯。先是英被逮赴杭,所聘妾蟾儿者誓守节,闻若素改适管氏,往责之。若素告以情,且嘉其义,乃留蟾儿于家,使为男装饰管氏。英回益无俚,访贾清夫及赵能武,皆谢绝之。妇翁上官宏闻之,乃使姚勤介英傭于查十三豆腐店中,属查劳辱之。英不能堪,遁去,之天宁寺,丐方聚饮,见英,又群辱之。英拟投河自尽,勤又救之,引英投管氏,俾守门,呼曰姚二。室中有锦蒲团一,除夕,英坐其上,忆往事不觉大悔;又于蒲团旁拾得父像,悬之,对像自责,僮携赌具来与之博,英却之不顾,盖至是始悔矣。而若素寿辰置酒堂上,命英侍酒,主人与若素语,又痛斥其前夫。英闻之,泣下。妇翁察其悔过,与女谋,将与英道其实,而英已出走。时宗宪与倭战,久之,不能胜,闻童谣有“胡孙怕鹞英”之语,忆英名,使召之。英至,果获胜,授宫归。其父翁上官宏乃还其田产,英与妻复合,而纳查蟾儿为妾云。按《曲海提要》卷三十九录《锦蒲团》,释云:“一名《金不换》,系近时人作。”核其情节,与此本同,当即此本。《提要》又谓其剧本《厚德录》张孝基事,而又据小说情节更易姓名。按冯梦龙有《张孝基陈留认舅》小说一篇,在所编《醒世恒言》中。以为影射《醒世恒言》张孝基事,则殊不然。考明邵景詹《觅灯因话》载《姚公子传》,记浙东姚公子以射猎征逐倾家,思鬻其妻。妻翁诈令人为豪族聘其妻,而迎女养之别室。公子受聘金,不久复尽之,将自鬻其身。父翁则诈令庄客收为庸,以苦之。公子不堪,逃去,丐食市中,又令乞儿侮辱之。俟其艰苦备尝,乃令其女筑室于大门之旁,使人说公子曰:“尔之故妻今为豪家主母,吾与尔言,求为门役。”公子感而从之。主人严其出入,竟不知妻之未嫁,终其身不敢一而,老死于斗室云。其情节关目与此剧全同,实此剧所本。睢《因话》记姚公子未尝一面,剧则谓父翁还其产,妻妾团圆,为稍异。然元秦简夫有《东堂老》杂剧,记败子悔过,父执还产,亦是扬州事,似隐采其事入曲。至张孝基事与此不伦,情节亦大异,断非传奇所本,《提要》于剧中用事琐屑辨证,务求其出处,独于此乃泛引渺不相涉之事,于《觅灯因话》所录,反失之眉睫,亦可见考证之不易矣。
-
- 秦穆公:羊皮换贤
- 秦穆公(?─前621),名任好,春秋时期秦国国君。自幼便胸怀大志,于公元前659年即位,他在位期间,内修国政,外图霸业,任人唯贤,使国势逐渐强大起来
-
- 曾子杀人是真的吗?曾子为何曾经被传杀人?
- 曾子是孔子的学生,也是儒家的一位代表人物,鲁国也有一个人叫做曾参,也就是重名了,有一天这个人在外面杀了人,被人传到曾子的家乡,所有人
-
- 思想家曾子的故里在哪里 曾子的后人是谁
- 曾子生于公元前505年,一共活了七十一岁,春秋鲁国人。十六岁的时候认识了孔子,拜在其门下,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勤奋好学,孔子死后将衣
-
- 董卓罪恶滔天,干了哪些坏事?
- 《后汉书》称董卓罪恶滔天,百年不遇。违逆天地人伦,人神不安,弄得天下崩溃鼎沸,京城化为尘埃。并悲叹:“呜呼,人之生也难”,“天地之不仁
-
- 秦始皇何时对王翦起了疑心
- 灭楚之战中,几十万大军在楚地按兵不动,这不免令人起疑。因为,万里进军,求的是速战速决,要是耗在那里,再好的时机也会耽误的。可是,秦始皇
-
- 召公劝谏厉王: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出自《国语·周语上》:“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