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灯新话四卷
武进董氏刊本
【解题】:
明瞿佑撰。佑有《四时宜忌》、《归田诗话》、《乐府遗音》,《四库全书总目》已著录。是编记元以来遗闻,每卷五事,凡二十事,末附《秋香亭记》一篇。每篇各立标题,乃传奇之体。其书侈言灵怪艳情,所记唱答诗词动盈篇幅,颇为猥杂,非传奇正格。其叙事明净有余,藻绘不足,亦无唐人之风华。唯在明时颇盛行于市井,稗官家亦往往采其事,如《金凤钗记》,凌濛初《拍案惊奇》一集取之;其《联芳楼》、《翠翠传》,教坊亦演为戏曲:清徐釚《词苑丛谭》外编亦采其《聚景园》、《渭塘奇遇》、《爱卿传》三事,岂非以所记情节有资于谈助,而佑在明初本以才调称,其声歌吟咏偶寄之小说者,亦有不可磨灭者欤?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卷十二,称佑尝著《剪灯新话》,粉饰闺情,假托冥报。虽属情妖丽,游戏翰墨之间,而劝百讽一,间有可采。或谓《秋香亭记》乃宗吉事,按:宗吉,佑字。使其果然,亦元微之《会真》意也。又载桂衡读此书,作歌一篇,语涉讽刺。按:衡诗,《志馀》及钱谦益《列朝诗集》乙集五均录其全文。是所记亦以自寓,不尽为纪闻游戏之作。都穆《听雨纪谈》则引周鼎语,谓佑为富氏养壻,杨廉夫按:维桢,字廉夫,在杭,尝主富氏,戏为此书。佑得其稿,后遂掩为己有,唯《秋香亭记》一篇乃其自笔。复谓《新话》之文不类廉夫,以鼎言为可疑。今观其书,前后属文一致,《秋香亭记》与他作体格实同,则穆引周鼎说为虚诞之词矣。佑所为小说,《明史·艺文志》录其《香台集》三卷,不著此书。黄虞稷《千顷堂目》卷十二子部录其《存斋类稿》、《香台集》二书,注云:“佑又有《剪灯馀话》。”按:馀话当作新话。正统七年癸西,李时勉请禁毁其书,故与李祯《馀话》皆不录,则故削其书,并非失载。又高儒《百川书志》六亦载此书,云四卷,附录一卷,与此本同;唯云共记十一段,似非完本。此本为武进董康据日本庆长活字本刊本,前后完足,盖犹依明本之旧,今据以著录焉。
-
- 甘罗:秦国的神童使臣
- 甘罗,秦国下蔡人,祖父甘茂,是秦国一位著名的人物,曾担任秦国的左丞相。“将门出虎子,”在他祖父的教导下,甘罗从小就聪明机智,能言善辩,深
-
- 由余是怎样被秦穆公“请”去了秦国
- 有一次,戎王听说秦穆公贤明,就派由余出使秦国,想要向秦国学习。由余的祖先为晋国人,因避乱才逃到西戎,所以由余能说晋国的话。
-
- 豫让:模范忠臣
- 赵氏灭掉了智伯领导的智氏集团。为了抒发自己报仇雪恨后的喜悦心情,赵氏的老大赵襄子找来能工巧匠,把智伯的脑袋砍下来做成了一件工
-
- 晋襄公太懦弱,大臣在他身上吐痰,都不计较!
- 这也是一代雄主之后接班人的共同特征,如胡亥较之于嬴政,汉惠帝较之于汉高祖,刘禅较之于刘备,唐高宗较之于唐太宗,建文帝较之于明太祖,都
-
- 晋惠公和管仲为什么都叫夷吾?这名字是什么意思?
- 春秋时期的取名是要按照“五则六避”的规则来的,并不是随便取的,也没有什么贱名好养活的说法,对于上层统治阶级,名还是很重要的。晋惠
-
- 魏文侯待民之道
- 在魏国的东封,有个地方官名叫解扁。有一年,解扁为了讨好上司,驱使劳累一年的农民,在冬天里上山砍柴。魏文侯整个冬天干个不停,砍下的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