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五大夫松本是一棵树
本文作者: (www.04bk.com) 时间 : 2020-08-24 12:46:23 如有异议请联系管理!
泰山中路云步桥上有个著名的景点--五大夫松。五大夫松,其实原来本是一棵树,可是,因后人误解,以为是五棵松树。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登泰山,中途突遇急风暴雨,于是慌忙躲到大树下避雨。因念此树护驾有功,始皇帝就封之为"五大夫"。《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这件事是这样说的,"上泰山,立石,封,祠祀。下,风雨暴至,休于树下,因封其树为五大夫"。供秦始皇避雨的只能是一棵树,不可能是五棵树,所以受封的只是一棵树。因遮雨有功而受封的是什么树,《史记》并没有说,后来的《汉官仪》说是松树。所封的爵位是"五大夫"。"五大夫"本是秦代官爵中的九品,也就是最低的官爵。秦爵分为二十级,公士、上造、簪袅、不更、大夫、官大夫、公大夫、公乘,这是民爵,算不上是官爵,从五大夫开始往上的才是官爵。本是一棵树,功劳也就是遮遮雨,得了个五大夫的爵位,已经不错了。后来人一听有"大夫"二字,以为是挺大的官,结果出了错误。 早在唐代就已经弄不明白"五大夫松"是怎么回事了。宰相陆贽有"不羡五株封"之句,已经将"五大夫松"当成是五株受封为大夫的松树了。这样一来,为始皇遮风避雨的大树也就成了五株松树。 秦时"五大夫"就已不存在了。清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钦差丁皂保奉敕补栽上了五棵,现在只剩下两棵了。但"五大夫"的封号却因袭不变。后来这些松树附近建立了一座五松亭,这"五松亭"之名,就是来自误解。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
- 历史大融合:揭秘蒙古族与汉族的前生今世
- 在中国古代所有的少数民族当中,与大汉族人民历史关系最复杂,渊源最深的一个民族,就是我们的近邻蒙古了。在我们的印象中,蒙古有着一望
-
- 历史上青楼名妓李师师真的被金兵俘虏了吗?
- 李师师是汴京名妓,多见于野史、笔记小说。据说《水浒传》中有一首诗是描写李师师的,那这首诗所描写的内容关于李师师什么方面的资料
-
- 周定王兄终弟及,楚庄王问鼎中原
- 如果司马迁的《史记》没有记错的话,大周王朝此次难得地出现了一次“兄终弟及”。按《史记·周本纪》记载,周匡王去世之后,继承王位的
-
- 晋惠公的忘恩负义引发了秦晋两个大国之间战争
- 公元前650年,公子夷吾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并做了晋国的国君,这就是后世称呼的晋惠公。夷吾即位后,秦国大将公孙枝住在晋都,索取
-
- 九天玄女的传人
- 九天玄女是九天的圣主,中华民族是九天玄女的传人,《诗经? 商颂 ? 玄鸟》有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我还认为,通过 “玄鸟 ” ,得知 “天
-
- 齐宣王拜颜斶
- 齐宣王田辟疆(公元前301年),战国时齐国国君,齐威王之子,妫姓。公元前320年继齐威王为田氏齐国第五代国君,公元前319—前301年在位。齐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