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罗庙
本文作者: (www.04bk.com) 时间 : 2017-08-27 18:33:37 如有异议请联系管理!
梁山北面有座小安山,山不大却有名,原因是有座甘罗庙。
甘罗庙
甘罗活着和刚死的时候,并没有人给他修庙,他太小了,不值得拿庙供。后来怎么有庙了呢?传说是这样的。
安山东南二百里有座城叫济宁城。济宁城有位读书人名李洪。李洪才学出众,为人梗直,得罪了州官,吃了两年冤枉官司。他便立誓日后若能得志,便扫清济宁州的赃官。这年大考,李洪进京求官,夜里住在了小安山一家旅馆中。因赶路劳累,躺下不大会便呼呼入睡。忽听得有人叫门,读书人讲礼貌,便起来开门,进来的却是个梳双髻的小男孩,不过十一二岁,满脸调皮相。李洪间:“你找谁?”小孩说:“就找你。”李洪说:“我不认识你呀。”小孩说:“我认识你。”李洪无奈,只得让他坐下。他也不客气,坐下就乱翻书。
桌上有一卷是书生写的文章,那小孩子也拿来随手乱翻。李洪心有不悦,又不好发作,正想请小孩出去,小孩却要茶喝。李洪把茶递给他,他却一下子就泼在稿卷上了,急得李洪直跺脚。小孩却笑嘻嘻地说:“一本破书稿,湿了就湿了吧,有啥要紧的?”李洪都快急哭了,说:“那是我几年的心血,这次赶考全指望它呢。”小孩说:“我看不一定中用。我这里有一本旧书,你瞧瞧咋样?”李洪伸手要接,小孩又把手缩回去,问:“你要是考中状元,想办哪些事?”李洪是个认真的人,虽然和小孩说话,也有啥说啥:“我要考上状元,定杀济宁城的贪官。”小孩又说:“那对我呢?”李洪说:“你要啥?”小孩说:“我要庙。”李洪没仔细想他的意思,也答应了。等接过书一看,上面全是锦绣文章,一篇比一篇好,直看得李洪如痴如醉。不觉天亮了,窗外传来一声鸡叫,书和小孩全不见了,李洪人还躺在床上,原来是一场梦。但一看桌上,自己的书稿还真湿了,而且所读的文章句句在心。李洪打听了一下,原来这里经常有甘罗显灵的事。当下便知,肯定也是甘罗相助来了。于是心中默默记住此处,准备将来塑神盖庙。
李洪进了考场,三个考题竟是梦中所见,自然不用大费神,直把那三篇文章写出来即可。张榜之日,果然中了头名状元。李洪在京夸罢三日官,就回乡祭祖修坟。路经小安山,招来许多工匠,亲自绘制图纸,要为甘罗修一座大庙。正准备动工,忽有位道人求见,说是来献图纸的。李洪打开一看,小庙小神门更小,而且庙门歪斜,偏向东南。
李洪说:“这庙不好看。”道人说:“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庙不在大,心到神知。这庙就得这个盖法。门朝南,正对济宁城。修庙要用钓鱼台上的石头,不多不少一万九十九块。要用钓鱼台下的砖头,也不多不少一万九十九。庙盖好后,庙门只能每年的十月初一关一天,平时不能关阖。切记,切记。”说完,老道不见了。李洪知道又是甘罗显灵,只好依图办事。庙盖完后,香火兴盛,有求必应。每到十月初一关庙的这天,济宁城晴好无事,便是没有赃官;若阴雨连绵,鱼臭虾臭,便是有赃官,朝廷就派人下来捉拿。
这样太平无事地过了许多年代,后来机关让一个南蛮子识破。南蛮子得了州官的钱,就让他去摘甘罗庙的门板。门板一摘,什么味也没有了,朝廷也不知情况了。老百姓也不知其中的奥妙,从此,甘罗庙的门——没板,就成了歇后语。
-
- 拜孔夫子,还是拜文曲星
- 中国人有深厚的敬畏知识和看重读书人的传统,都希望能在考试中考出个好成绩,出人头地,可是在“知识崇拜”方面却并存着两个偶像,孔夫子
-
- 宋国华元被俘,留在楚国的故事
- 华元作为人质留楚期间,通过公子侧结交了公子婴齐,与婴齐十分要好。一日,聚会之间,论及时事,公子婴齐感叹道:“今晋、楚分争,日寻干戈,天下
-
- 介之推割股奉君是民间传说,并非历史事实
- 关于介之推的传说故事中,被提及最多的是 “割股奉君”、“隐居不言禄”之举,后世的寒食节、清明节,许多地方都认为源于介之推。这个
-
- 介之推割股侍主,晋文公为何不封赏介之推?
- 一般的观点认为,重耳成为晋文公以后,封赏时忘了介之推。其实割股那么轰轰烈烈的事,要说忘了,大概不太容易。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晋文公
-
- 廉颇善饭
- 廉颇,生卒年不详,嬴姓,廉氏,名颇,山西太原(一说山西运城,山东德州)人。战国末期赵国的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曾率
-
- 召公劝谏厉王: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出自《国语·周语上》:“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