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故事

苏洵教子

本文作者: (www.04bk.com) 时间 : 2017-07-18 09:46:01 如有异议请联系管理!

北宋大散文家苏洵的两个孩子苏轼苏辙自小十分顽皮,在多次说服教育不见成效的情况下,苏洵决定改变教育方法。从此,每当孩子玩耍时,他就有意躲在角落里读书,孩子一来,便故意将书“藏”起来。苏轼和苏辙好生奇怪,以为父亲一定瞒着他们看什么好书。两人出于强烈的好奇心,趁父亲不在家时,把书“偷”出并认真地读起来,从此逐渐养成读书的习惯,切切实实感受到了读书的无穷乐趣,终成一代名家。

blob.png

苏洵教子的成功之处在于:他在说服无效的情况下,并没有用“棍棒”、“恐吓”之类简单强制的教育方法,而是巧妙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加以引导,终于获得成功。

从苏洵教子读书故事中我深刻认识到读书的积极意义,读书是一种自我教育,是一种间接学习。读书会使人开阔视野、丰富知识、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从小让孩子养成读书的好习惯,会让人受益终生。苏轼和苏辙能成为一代名家,与他们有一个好的读书习惯是密不可分的。虽然读书对一个人的成长成才有着巨大的作用,虽然我们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博览群书,虽然我们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喜读善写,但是真正让孩子和学生养成这样的好习惯,却不是一件容易事啊!!!

教育要想取得实际效果,必须讲求教育技巧和教育方法,那就得遵循教育规律,要适应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不能简单粗暴。苏洵在说服无效的情况下,并没有用“棍棒”、“恐吓”之类简单强制的教育方法,而是巧妙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加以引导,终于获得成功。这很值得我们家长和教师学习借鉴,我们大人教育孩子时经常是以自己的思想标准为出发点,全然不顾小孩子的兴趣爱好,心理特点,所以教育效果也就不会理想了。如果我们大人在教育孩子时,能放下架子,放下权威,抱着一颗童心去走进孩子,知道他们在想什么,是怎么想的。在真正了解了孩子后再进行教育,那一定会有好的教育效果。这让我想起了一句话,如何让别人心甘情愿地跟着你走呢?那就得满足别人的需求。

孩子养成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的确是一件大好事。衷心希望我们的家长和老师能从中学习经验,改变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用适合自己孩子的好方法去教育孩子,让他们从小养成好的读书习惯,受用一生吧!!

这些方法也能让孩子爱上阅读

不少家长可能都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孩子拿到书本后,随便翻了翻,就丢到一旁,无论怎么劝说都不肯认真阅读。一些家长会责备孩子“不听话”、“没有上进心”等,可是家长却没有考虑到孩子是否对所阅读的书籍感兴趣。任何人都喜欢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孩子也不例外,而且每个孩子的喜好不同,喜欢的书的类型也不一样。只有“投其所好”,给孩子他喜欢的书,他才会坐下来,认真地阅读。下面这几条原则可以帮助家长找到孩子的兴趣点,引导他们选择自己最爱看的书:

1、投其所好让孩子主动读书

有的家长习惯于把“识字”和“阅读”混为一谈,结果常会给孩子买来一堆识字卡片、古读本,等等,也不管孩子喜不喜欢读,能不能读懂。其实,这样做只会让孩子感到阅读没有乐趣,久而久之,就会变得不爱阅读。因此,做家长的要顺应孩子的特点,选一些他喜欢、感兴趣、愿意去看的书,哪怕在家长看采,书的故事情节实在是太简单了,但只要内容健康向上、画面清晰美观,孩子又喜欢读,就可以给孩子购买。

2、阅读时尽量让孩子做主

孩子的天性总是充满好奇、喜欢新鲜的事物,拿到书后,他们很可能—会儿翻翻这本,一会儿翻翻那本,觉得每本都很有意思。对此,家长不必过多地干涉,因为,这种表现是符合孩子的早期阅读心理的,只要孩子愿意拿着书津津有味地翻看,就说明他们已经走出了阅读的第一步,家长应该感到欣慰而不是动不动就横加阻止,非让他们把一本书从前到后看完。

3、帮助孩子找到他们的兴趣点所在

5岁以下的孩子也许不一定都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也还不具备独立选择图书的能力。对此家长要仔细观察,注意发现孩子的兴趣,像案例中丁先生所做的那样,根据孩子平时的喜好来确定给他们选择什么样的图书。而且孩子的兴趣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今天喜欢百科知识,明天也许又对童话故事非常狂热。所以家长在给孩子买书或读书时,要多问孩子:“你喜欢不喜欢这本书啊?”“为什么喜欢这本书啊?”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才能更好地给孩子选择读物。

4、尽量让孩子多看不同类别的书

这一点的目的在于拓宽孩子的视野,令孩子觉得书本内容多姿多彩,才更容易寻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像漫画、推理、科幻等书籍都可以让孩子增长知识,因此都可以适当地让孩子读一读。如果家长担心让孩子自己选书会选到坏书,那就要尽量避免带孩子到地摊小贩处买书,而是要到大书店的儿童读物部买书,或是到图书馆里去借阅,那里的书都是有益于孩子身心健康的。

上一篇:韩愈侄子成仙 下一篇:苏洵发愤 声明:苏洵教子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为何“甲骨文之父”是王懿荣
为何“甲骨文之父”是王懿荣
1899年,金石学家王懿荣因病买药,发现中药“龙骨”上有些奇怪的刻画符号。经过仔细研究,王懿荣认为“龙骨”上的这些刻画符号是商王朝
华元杀羊招士,和华元为何打败仗有什么关系?
华元杀羊招士,和华元为何打败仗有什么关系?
公元前607年春天,郑国的公子归生奉楚国之命讨伐宋国。宋国派华元、乐吕率师抵御,与郑师交战于大棘。华元是宋国的右师,主持朝政,但不
董仲舒斥孟子
董仲舒斥孟子
董仲舒与孟子的学术之争是鲜为人知的,可能许多人不相信,但这却是真实的。董仲舒画像这天,几只蜜蜂正在董宅后院飞来飞去忙着采蜜。董
召公遗物召公簋讲述的往事
召公遗物召公簋讲述的往事
2006年11月,陕西省扶风县城关镇五郡西村发现一座西周时期的青铜器窖藏,出土器物27件(组)。其中两件带有铭文的五年琱生尊最为重要,
商均作为帝王之子,为何不能成为帝王?
商均作为帝王之子,为何不能成为帝王?
应该继承帝位的商均却最终没有成为帝王,司马迁的《史记》中说商均是不肖之子(即不如其父贤能),因此,舜帝选择了禹继承帝位。这是太史
张仪连横
张仪连横
战国末期,秦惠王任用张仪做国相,用连横政策对付诸侯的合纵政策,取得巨大成功。张仪先后去魏国四次,终于劝说魏哀王尊秦王为帝。接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