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大百科全书 中国历史Ⅰ
釦器
加上铜边、铜耳、银边或铜边上鎏金涂银的漆器,也有纯以金镶边的。这本是适应漆器胎骨减薄而创造的一种加固技术,后来发展成为精制漆器上的华贵装饰。战国墓中即已出有釦器,汉代漆器大盛,釦器因之更流行,成为皇室、贵族、官僚、豪富的饮食用器。考古发现的釦器有杯、盘、奁、盒、匣等。出土地点有陕西、山东、安徽、湖南、湖北、广东、甘肃乃至朝鲜等处。釦器主要由政府工官制作,以蜀郡、广汉郡工官所作最多也最著名,一年用费曾各达五百万钱之多。此外,潼、武都、河内等处工官也有制作的。釦器主要供宫廷使用,如太官令尚食,用黄金釦器,中官长、私官长尚食,用白银釦器等。也用于皇室对臣下的赏赐,有一部分亦可能出售。釦器需由素工、髹工、上工、铜扣黄涂工、画工、雕工、清工、造工等经多道工序分工协作制成,人力耗费极大。《盐铁论·散不足》所云“一杯棬用百人之力”,扬雄《蜀都赋》所说“雕镂釦器,百技千工”,并非全为夸饰之辞。东汉时釦器仍盛,皇室所需主要仍由蜀郡、广汉郡工官供应。殇帝时,皇太后邓氏即曾下令不复调蜀汉釦器。汉末以后,漆器使用渐少,釦器的制作也随之衰落。
东汉椭圆形银釦漆盒 山东莱西岱墅村出土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和中国大百科全书 中国历史Ⅰ有关的内容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袁绍手下四大谋士都是怎样死的?
- 新版《三国》总的来说拍得还是很不错的,断断续续看了好几集,印象比较深的是战争的场面拍摄的非常宏大壮观,比如官渡之战和火烧赤壁,新
-
- 董卓的盗窃之道
- 董卓初以虓阚为情,因遭崩剥之势,故得蹈藉彝伦,毁裂畿服。大以刳肝斫趾之性,则群生不足以厌其快,然犹折意搢坤,迟疑凌夺,尚有盗窃之道焉,及
-
- 清明节的由来,晋文公并不是真想杀介之推
- 晋文公流亡的时候,经常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最艰难的阶段,就是流亡团队经过卫国的时候。他们不仅遭遇卫成公的冷遇,连卫国的百姓也不
-
- 晋文公在曹受辱,被人偷看身材
- 重耳一行离开了齐国,又开始了他们的列国之旅。他们第一个到的国家,是楚国的新小弟曹国(现山东省定陶县西北)。曹国是个典型的小国,夹存
-
- 狐偃是如何将晋文公推向复国的道路的?
- “有志始知蓬莱近,无为总觉咫尺远。”雄心壮志是茫茫黑夜中的北斗星,是人生中的指路明灯,是我们前行的力量源泉……中华民族超越千年
-
- 伊尹负鼎典故
- “伊尹负鼎”是一个典故,出自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主要讲的是伊尹给商汤借着谈论厨艺的机会跟他讲治国之道的故事。也有学者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