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编制文摘

用计算机析取文献内容摘要(文摘)。手工编制文摘,按不同目的,分指示性文摘和报道性文摘。指示性文摘要求概括文献的主要内容,需要语义理解、知识析取和高度的概括智能,这是现代计算机还难以具备的人工智能,虽然人们正在努力,但估计在短期内难有重大的、可提供大规模实用的突破。所以,迄今已报道的自动编制文摘的试验,基本上是摘录型的报道性文摘,而且,基本做法与自动抽词十分类似:第一步是根据词在文献中的频率及位置等信息给词赋权;第二步是根据句子的组成成份、结构特点及位置等因素决定句子的权值;最后,再根据句子的权值大小及语境推断和句法聚集等辅助手段,决定应抽取哪些句子并组装成文献的报道性文摘。

H.P.卢恩1958年发表的、以词在文献中的出现频率为其重要性的有效测度的理论,仍然是现今词加权方法的基础。P.B.巴克森德尔经过分析研究,在同年发表了“大多数反映文献主要内容的句子往往出现在段首或段尾”的结论,对以后的文摘自动编制研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H.P.埃德蒙森研究了位置法、暗示法、关键词法和标题法等4种方法并且加以组合,制成了一个实用的文摘自动编制系统。苏联的Э.Ф.斯科罗季科,1972年从语义逻辑图的观点出发,提出了将那些与某些句子有语义联系的句子作为文摘句的候选句的方法,是自动编制文摘方面的著名成就。1971年和1975年,由拉什、J.J.波洛克等人开发的ADAM系统,使用了“词控制表”的方法并以词的语义和语法状态为依据,判断句子是否有价值抽出,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之后,佩斯发表了基于辨认自标识短语的文摘构造方法。所有这些,都说明自动编制文摘的艰巨性和重要性,它与人工智能、专家系统的结合,必将取得新的突破。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为何“甲骨文之父”是王懿荣
为何“甲骨文之父”是王懿荣
1899年,金石学家王懿荣因病买药,发现中药“龙骨”上有些奇怪的刻画符号。经过仔细研究,王懿荣认为“龙骨”上的这些刻画符号是商王朝
董卓的盗窃之道
董卓的盗窃之道
董卓初以虓阚为情,因遭崩剥之势,故得蹈藉彝伦,毁裂畿服。大以刳肝斫趾之性,则群生不足以厌其快,然犹折意搢坤,迟疑凌夺,尚有盗窃之道焉,及
清明节的由来,晋文公并不是真想杀介之推
清明节的由来,晋文公并不是真想杀介之推
晋文公流亡的时候,经常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最艰难的阶段,就是流亡团队经过卫国的时候。他们不仅遭遇卫成公的冷遇,连卫国的百姓也不
赵奢识子,赵括纸上谈兵
赵奢识子,赵括纸上谈兵
赵奢,嬴姓,赵氏,名奢。战国时代东方六国的八名将之一,简曰马氏。汉族,赵国人,与赵王室同宗,当届贵族,战国后期赵国名将。赵奢,是战国时赵国
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
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
司马错与张仪就伐蜀或是伐韩的问题,争论于秦惠王之前,司马错主张伐蜀。张仪说:“不如伐韩。”惠王说:“我愿听听你的意见。”司马错张
雍正与眼镜
雍正与眼镜
眼镜的制作,原为矫正人们的视力,保护眼睛。可在闭关锁国的清末统治者慈禧太后看来,这是西方的淫技奇巧,身边的人要配戴,必须得到她的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