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三大加乌乔史诗
【释义】:
《桑托斯·维加》、《浮士德》、《马丁·菲耶罗》。19世纪后半期阿根廷3部具有现实主义倾向的长篇叙事诗。“加乌乔”是阿根廷、乌拉圭和巴拉圭所属的潘帕斯草原牧民的统称。叙事诗以大草原为背景,以加乌乔为主角,反映了当年阿根廷农村的风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在阿根廷家喻户晓,并被译成多种文字传播到国外。
《桑托斯·维加》 伊拉里奥·阿斯卡苏比(1807—1875)作。发表于1860年。诗中汇集了许多有关加乌乔的故事,描写了美丽的大草原景色,反映了阿根廷乡村的风土人情,对后来加乌乔文学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浮士德》 埃斯塔尼斯拉奥·德尔·坎波(1834—1880)作。1866年8月,坎波观看歌德的诗剧《浮士德》后,以同名发表了长篇叙事诗。诗中用俏皮的语言和诙谐的比喻解释剧情,富于想象力。在“三大加乌乔史诗”中是思想性较弱的一部,有的评论说这是“一部歪曲歌德杰作的打油诗”,但在艺术上有一定的成就。
《马丁·菲耶罗》 何塞·埃尔南德斯(1834—1886)作。发表于1872年。塑造了马丁·菲耶罗这个一生不幸、反抗阶级压迫、争取自由的英雄形象,反映了19世纪后半期阿根廷资本主义化过程中乡村的破败。是三大加乌乔史诗中最完美的一部,被认为是具有代表性的民族史诗,拉丁美洲文学的典范,马丁·菲耶罗成为自由的象征。《马丁·菲耶罗》发表后7年,又写成续篇《马丁·菲耶罗的归来》。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和简称合称词典有关的内容
推荐阅读
-
- 汉文帝执法杀舅父
- 汉文帝刘恒(前202—前157),重视农耕,减轻地税、赋役等农民的负担,执行了“与民休息”的政策,使汉初农业生产迅速恢复;他在历代帝王中又以
-
- 华元劝晋国、楚国休战
- 晋国、楚国两大国之间连年征战,各自损失极为惨重。宋卿华元得知晋、楚两国有谋求媾和之意,就主动出来斡旋,促成晋、楚结盟。华元不但
-
- 有了司马迁才有《史记》吗?
- 司马迁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为我们留下了千古不朽的名作《史记》。然而,是不是有了司马迁才有《史记》呢?事实并非如此
-
- 伊尹负鼎典故
- “伊尹负鼎”是一个典故,出自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主要讲的是伊尹给商汤借着谈论厨艺的机会跟他讲治国之道的故事。也有学者把
-
- 九天玄女:“香”的祖师
- 据传闻,战神九天玄女,其实还有另一个身份,是制造香业的祖师和守护神。
-
- 郭开如何陷害廉颇
- 古今中外的志士仁人都特别强调爱国主义精神。宋代的陆游曾写道:“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美国总统林肯说:“黄金诚然是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