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瘤
骨瘤是骨细胞在长成骨头的过程中发生异常,使得骨组织过度增殖所产生的疾病。骨瘤很少会发生恶变,瘤体发展缓慢,到一定年龄多能停止生长,一般无自觉症状。若肿块过大者,则出现畸形,或压迫邻近组织、器官,产生相应的症状,但无远处转移。
(一)流行病学
多在儿童或青春期前发病,男性较多。发病率仅次于骨软骨瘤,肿瘤大多发生于颅骨和上、下颌骨处。
(二)病因
病因不明。
(三)病理生理
骨瘤质硬,有骨膜覆盖,基底与骨组织相连,可有宽广基底或蒂。切面为骨组织。根据骨密度不同,分为象牙骨型(即致密骨型)及海绵骨型(即松质骨型),前者多见。镜下可见大量排列紊乱、钙化不均匀的新生骨,表面覆盖成骨细胞,其间为纤维组织。可含有骨板和少许哈氏管,松质骨型者可有骨髓组织。
(四)临床表现
骨瘤生长慢,症状较轻,无恶变趋向,多发生在颅骨,颜面骨及下颌骨,分致密骨瘤及松质骨瘤两类。致密骨瘤发生在颅面骨表面者,局部隆起,发生在颅骨内板者,肿瘤如突入,可引起颅内压增高,引起晕眩、头痛、甚至癫痫。骨松质瘤则常发生于长骨端骨干与骨骺交界处的软骨部,随管状骨长度的增长,骨瘤亦有变化,呈不同形状,一般全身骨骼发育成熟后,即停止生长。但在发育过程中,如骨瘤引起骨骼受压迫,仍可导致畸形生长。骨瘤偶可发生在软组织中,但多认为这是一种错构瘤,而非真性骨瘤。
(五)检查
X线摄片,肿瘤呈比较规则的骨化阴影,致密均匀,轮廓清楚。向骨外生长者呈圆形或蘑菇状突起,占据窦内空间,界限清楚,无骨质破坏,一般无骨膜反应。
(六)诊断
肿瘤多发于青少年,表现为颅骨、颜面部无痛性、生长缓慢的肿块,一般骨骺闭合后肿块停止生长。X线片表现有两种类型:致密型瘤组织呈均匀致密影;疏松型瘤组织呈密度不均的斑点状减低影,肿瘤边缘清楚。根据上述特点,一般诊断不难。必要时可行肿物切除,做病理检查。
(七)鉴别诊断
1.发生于鼻副窦的骨瘤 多见于额及筛窦,常呈分叶状,可有蒂,边缘整齐,密度均匀一致,长大可占满鼻窦腔,甚至顶起窦壁,引起额面畸形。一般诊断不困难。
2.发生于颅骨者 应与脑膜瘤、额骨内板增生症和纤维异样增殖症区别。
(1)脑膜瘤:生长快,呈不整形新骨增生,可出现骨样改变。瘤基底宽,并可有颅板溶骨改变。肿瘤血供增多,致附近血管沟影增宽增多。眼眶筛部骨瘤有时与嗅沟的脑膜瘤不易区分。
(2)额骨内板增生症:呈波浪性骨增生,患者常有头痛、肥胖、性欲减退。多见于停经后的女性,有时伴发糖尿病或尿崩。
(3)颅骨纤维异样增殖症:病变广泛,基底宽,多处发病,累及板障和颅板,全身其他骨骼亦可发病,有单侧趋向。
-
- “ 白起者,郿人也。善用兵。”阅读答案
-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每题3分,共12分) 白起者,郿人也。善用兵。秦以郢为南郡,迁白起为武安君。昭王三十四年,白起攻魏,虏三
-
- 曹操倾慕大乔、小乔
- 据传闻,曹操非常倾慕大乔和小乔两姐妹,这前因后果,且让我们翻滚历史的巨轮一探究竟。曹操(155~220年),即魏武帝。字孟德,小名阿瞒,谯(今安徽亳县)人
-
- 董卓的家庭
- 董君雅,董卓之父,颍川纶氏尉。池阳君,董卓之生母,只知封号,未知其姓氏(一说姓牛),年九十,于郿坞坞门被斩首。
-
- 秦庄襄王,异人在位3年去世!
- 秦庄襄王,名异人,改名子楚(公元前?~前247年)。秦孝文王子。孝文王死后继位。在位3年,病死。葬于葚。秦庄襄王画像嬴异人,曾在年轻时作
-
- 吴王寿梦问什么是周礼
- 吴国是比较特殊的诸侯国,它与周王朝同宗,也接受了周武王的分封。但是它建立于周王朝创立之前,由周武王祖父季历的两个哥哥开辟,第五代
-
- 苏秦合纵
- 苏秦,东周洛阳人,是与张仪齐名的纵横家。他出身农家,素有大志,到东方的齐国去求学,拜在鬼谷先生的门下学习纵横捭阖之术多年。他学有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