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干骨折
肱骨干骨折易发于骨干的中部,其次为下部,上部最少。中下1/3骨折易合并桡神经损伤,下1/3骨折易发生不连接。肱骨干为一长管状骨,中段以上呈圆形,较粗,以下逐渐变细,至下1/3逐渐变成扁三角状,并稍向前倾。营养动脉在肱骨中段穿入,向远近两端分布,所以中段以下发生骨折,常因营养而影响骨折愈合。肱动脉、肱静脉、正中神经及尺神经均在上臂内侧,沿肱二头肌内缘下行。桡神经自腋部发出后,在三角肌粗隆部自肱骨后侧沿桡神经骺,紧贴肱骨干,由内后向外前绕行向下,故当肱骨中下1/3交界处骨折时,易合并桡神经损伤。
上臂有内侧和外侧两个肌间隔,前有肱二头肌、肱肌及喙肱肌,后有肱三头肌和桡神经。肱骨干有许多肌肉附着,三角肌止于肱骨干外侧的三角肌粗隆,胸大肌止于肱骨大结节嵴,背阔肌止于肱骨小结节嵴以及肱骨前后的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喙肱肌及肱肌等。以上各肌肉部位、附着点的不同,牵拉作用力不一,所以在不同平面的骨折,骨折的类型及暴力的方向,可引起各种骨折移位。
(一)病因及移位
1.直接暴力如打击伤、挤压伤或火器伤等,多发生于中1/3处,多为横行骨折、粉碎骨折或开放性骨折,有时可发生多段骨折。
2.传导暴力如跌倒时手或肘着地,地面反击暴力向上传导,与跌倒时体重下压暴力相交于肱骨于某部位即发生斜形骨折或螺旋形骨折,多见于肱骨中下1/3处。此种骨折尖端易刺破肌肉,影响复位。
3.旋转暴力如投掷手榴弹、标枪或翻腕赛扭转前臂时,多可引起肱骨中下1/3交界骨折,所引起的肱骨骨折多为典型螺旋形骨折。
肱骨干骨折后,由于骨折部位肌肉附着点不同,暴力作用方向及上肢体位的关系,骨折可有不同的移位情况。如骨折于三角肌点以上者,近侧骨折端受到胸大肌、大圆肌和背阔肌的牵拉作用向内侧移位;远侧骨折端因三角肌的牵拉的作用而向外上移位。如骨折于三角肌止点以下者近侧骨折端因受三角肌和喙肱肌的牵拉作用而向外向前移位;远侧骨折端受到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牵拉作用,而发生向上重叠移位。如骨折于下1/3部,由于患者常将前臂悬吊胸前,引起远侧骨折端内旋移位。
(二)临床表现
局部疼痛、肿胀明显,压痛剧烈和伤肢肢体有环形压痛,有上臂成角畸形,触摸有异常活动和骨擦音者,均可诊断骨折。如摄X线片不仅可以确诊骨折,还可明确骨折部位、类型及移位情况,以供手法整复参考。如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可出现典型垂腕和垂拇指及伸掌指关节功能丧失。
-
- 双头鸡不叫说明有灾难?双头鸡是什么?
- 这是一关于双头鸡的故事,据说与王莽篡位有关,一起来看看……双头鸡汉武帝太初二年,大月氏国给汉武帝造贡上一只长着两个头、四只脚、
-
- 孔子为什么选曾子接班 曾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 曾子生于公元前505年,一共活了七十一岁,春秋鲁国人。十六岁的时候认识了孔子,拜在其门下,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勤奋好学,孔子死后将衣
-
- 汉文帝废除肉刑
- 淳于意是西汉初年诸侯国齐国的著名医生。他年轻时喜钻研医术,拜当时著名医学家公孙光为师,学习古典医籍和治病经验。高后八年时(公元
-
- 介之推不姓介为什么?
- 华人对一个人的称呼很有意思,有姓名、名字、名号、姓氏等等,说起来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今天我们要讨论姓氏是什么?姓氏又是怎么来的呢
-
- 晋穆侯为何讨厌他刚出世的儿子,还给取名叫“记仇”?
- 周宣王死后,太子姬宫湦(sheng)继位,这就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周幽王。从这一刻起,周王朝开始进入了多事之秋,一场又一场的好戏即将开演。
-
- 岳飞:南宋的抗金名将
-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出身农民家庭。少年时,他爱读《春秋左传》和《孙子兵法》。他曾跟从名师周同学武艺,学了一手好箭法,并能左右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