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内血肿
一、概述
急性脑内血肿(acute intracerebral hematomas)即伤后3日内血肿形成并产生临床症状及体征,以额叶及颞叶前部和底侧最为常见,约占脑内血肿总数的80%,多与脑挫裂伤及硬脑膜下血肿并存。
二、病因
急性脑内血肿系因顶后及枕部着力创伤导致额极、颞极和额颞叶底面严重脑挫裂伤,皮层下动静脉撕裂出血所致。因着力点处直接打击所致冲击伤或凹陷骨折所导致脑内血肿较少见,约占10%,可见于额叶、顶叶、颞叶、小脑等处。因脑受力变形或因剪力作用导致脑深部血管撕裂出血所致基底节区、脑干及脑深部血肿罕见。
三、病理
急性脑内血肿在血肿形成初期为一血凝块,形状多不规则,或与挫伤、坏死脑组织混杂:位于脑深部、脑干、小脑的血肿形状多相对规则,周围为受压水肿、坏死脑组织包绕。脑深部血肿可破入脑室使临床症状加重。
四、检查
1.脑超声波检查 较其他类型的血肿更有意义,多有明显的中线波向对侧移位,有时可见血肿波。
2.脑血管造影 根据脑内血肿所处部位不同,显示相应的脑内占位病变血管位置的改变。但在颅内看不到无血管区的改变。
3.CT扫描 表现为圆形或不规则形均一高密度肿块,CT值为50~90HU,周围有低密度水肿带,伴有脑室池形态改变,中线结构移位等占位效应。常伴有脑挫裂伤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表现。
4.MRI 多不用于急性期脑内血肿的检查。多表现为T等信号,T低信号,以T低信号更易显示病变。
五、临床表现
急性创伤性脑内血肿的临床表现,与血肿的部位及合并损伤的程度相关。额叶、颞叶血肿多因合并严重脑挫伤或硬脑膜下血肿,表现为颅内压增高症状及意识障碍,而缺少定位症状与体征。脑叶血肿及挫伤累及主要功能区或基底节区血肿可表现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等,小脑血肿表现同侧肢体共济及平衡功能障碍,脑干血肿表现严重意识障碍及中枢性瘫痪。顶枕及颞后着力的对冲性颅脑损伤所致脑内血肿患者,伤后意识障碍较重且进行性加重,部分有中间意识好转期或清醒期,病情恶化迅速,易形成小脑幕切迹疝。颅骨凹陷骨折及冲击伤所致脑内血肿,脑挫伤相对局限,意识障碍少见且多较轻。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
急性创伤性脑内血肿,在CT应用之前,难以与脑挫伤、局限性脑水肿肿胀、硬脑膜下血肿等鉴别,脑血管造影对脑内血肿的诊断有帮助,受伤机理、伤后临床表现、超声波检查等可作出初步定位,诊断性穿刺、手术探查是确诊和治疗的方法。CT问世以来,及时CT扫描可以确定诊断。脑内血肿CT扫描显示高密度团块,周围为低密度水肿带,合并脑挫伤程度及是否并发急性硬脑膜外血肿亦多可清楚显示。
-
- 北魏宣武灵皇后:荒淫无度被沉入黄河溺死
- 有一句谚语叫“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说的是世事难以预料,一个本来胜券在握的人却很可能忽然掉落到无底的深渊,在南北朝时北魏宣武帝元
-
- 皋陶是谁
- 舜因皋陶生于曲阜,皋陶姓赢(汉朝始误作偃姓),被大禹选为继承人,意外死亡,伯益继承之位。后来改李姓。尧都平阳(今山西临汾)。高阳氏的皋陶
-
- 甘罗太过聪明,人早死
- 在秦国,甘姓,是一个名门望族。前面故事里提到的甘茂,就是甘姓中的翘楚,他最大的官职,做过秦国的上卿。
-
- 郭开如何陷害廉颇
- 古今中外的志士仁人都特别强调爱国主义精神。宋代的陆游曾写道:“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美国总统林肯说:“黄金诚然是宝
-
- 廉颇善饭
- 廉颇,生卒年不详,嬴姓,廉氏,名颇,山西太原(一说山西运城,山东德州)人。战国末期赵国的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曾率
-
- 秦庄襄王,异人在位3年去世!
- 秦庄襄王,名异人,改名子楚(公元前?~前247年)。秦孝文王子。孝文王死后继位。在位3年,病死。葬于葚。秦庄襄王画像嬴异人,曾在年轻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