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天牛
属鞘翅目天牛科。别名桑牛、粒肩天牛,俗称水牛。以成虫食害嫩枝皮和叶片,造成枝叶枯黄;幼虫蛀食枝干术质部,呈孔洞状,削弱树势,重者枯死。初孵幼虫多蛀食2~4年生枝干,先向上蛀食10厘米,再回头沿枝干木质部蛀食,隧道内无粪屑。幼虫在蛀道中,每隔一定距离向外咬1个圆形通气排粪屑孔,从枝干被害表面看,枝干上有一个个排粪孔。粪屑向外排出,孔内无虫粪。成虫在树枝上的产卵刻槽呈“U”字形。主要寄主有枇杷、梨、苹果、李、桃、无花果、杏、柑橘等。
形态特征
成虫 体长36~50毫米,黑褐色,密被黄褐色绒毛。触角丝状,共11节,第1~2节黑色,其余各节端半部黑褐色,基半部灰白色。鞘翅基部密布黑色光亮的瘤状突起,翅端内、外角均有刺状突起。
卵 长椭圆形,长5~7毫米,弯曲,初为乳白色,后变为淡褐色。
幼虫 体长60~80毫米,圆筒形,乳白色。头黄褐色,大部缩在前胸内。胴部共13节,无足,背板上密生黄褐色刚毛和赤褐色颗粒状小点,并有“小”字形凹纹。
蛹 长30~50毫米,纺锤形,初为淡黄色,后变为黄褐色。
发生规律
2~3年完成1代,以幼虫在枝干内越冬,寄主萌动后开始为害,落叶时休眠、越冬。我国北方地区,幼虫经过2个或3个冬天,于6~7月间老熟,在隧道内两端填塞木屑筑蛹室化蛹。羽化后于蛹室内停5~7天后,咬羽化孔钻出。7~8月间为成虫发生期,成虫多在晚间活动取食,卵产于2~4年生枝上,先将表皮咬成“U”形伤口,产于其中,每处产1粒或几粒,每头雌虫可产卵100~150粒。初孵幼虫在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向枝条上方蛀食约1厘米,然后蛀入木质部内向下蛀食,稍大即蛀入髓部。每蛀5~6厘米长向外蛀一排粪孔,随虫体增长而排粪孔距离加大,小幼虫粪便呈红褐色细绳状,大幼虫的粪便为锯屑状。幼虫一生蛀隧道长达2米左右,隧道内无粪便与木屑。幼虫多位于最下一个排粪孔的下方。
防治方法
①结合修剪,剪除有虫枝,集中处理。②人工捕杀。成虫发生期及时捕杀成虫,消灭在产卵之前;枝干木质部内的幼虫,可以先找到新鲜粪孔,用细铁丝插入,向下刺到隧道端,反复几次可予刺死。③药剂防治。成虫发生期结合防治其他害虫,选用40%新农宝(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喷雾。初龄幼虫可用80%敌敌畏乳油或40%新农宝(毒死蜱)乳油10~20倍液,涂抹产卵刻槽;或从新鲜排粪孔注入药液,如80%敌敌畏乳油或50%辛硫磷乳油10~20倍液10毫升,然后用湿泥封孔。
被桑天牛为害的枝干上有一个个排粪孔
桑天牛成虫
桑天牛头部的“小”字形凹纹
桑天牛幼虫为害状
-
- 董卓的盗窃之道
- 董卓初以虓阚为情,因遭崩剥之势,故得蹈藉彝伦,毁裂畿服。大以刳肝斫趾之性,则群生不足以厌其快,然犹折意搢坤,迟疑凌夺,尚有盗窃之道焉,及
-
- 董卓的家庭
- 董君雅,董卓之父,颍川纶氏尉。池阳君,董卓之生母,只知封号,未知其姓氏(一说姓牛),年九十,于郿坞坞门被斩首。
-
- 介子推功不言禄原文、翻译及知识梳理
- 晋侯①赏从亡者②,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介之推雕像推曰:“献公之子九人③,唯君在矣。惠怀④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
-
- 狐堰论法,与晋文公抬杠
- 晋文公问狐堰说:“我把丰富的食物,普遍赐给朝中的人,一杯酒、一盘肉都集中起来宴请宫中的人,壶中的酒不薄,新鲜的肉不存放起来。杀一头
-
- 秦孝文王,秦国最悲催的君主
- 秦孝文王(公元前302年-公元前250年 ),嬴姓,赵氏,名柱 (一作式 ),亦称安国君,秦昭襄王次子,战国时期秦国君主,正式在位仅3天。公元前250年,秦孝
-
- 雍正治贪
- 雍正是怎么治贪的?且让我们跟着历史的脚步,前去一探究竟。雍正的前任圣祖仁皇帝康熙,亲手创造了一个“太平盛世”,也留下了严重的后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