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损操作

止损操作的原理是:假设你判断的正确性为50%,每次判断失误时都把损失控制在一定百分比内,而每次判断正确时的赢利都大于失误时损失的百分比值,长期坚持则必然获利。

要把损失控制在一定百分比内,必须在买进股票(期货是建多仓或空仓)时,事先设定一个损失的允许幅度,这个幅度每次操作中不完全一样。如果损失资金超过此限,立刻卖出(期货为平仓)制止损失扩大。这个极限值叫止损点。每次操作时的损失控制幅度不一样,这是因为要结合当时的市场实际。把止损点设置在重要支撑区的下面(期货中还有重要阻力区的上面)。市场价到达止损点说明支撑被打破,当然要出货。

止损点的设定相当于为操作设置了一个安全阀门,可以有效地防止损失扩大甚至崩溃的发生。

止损操作是证券投资中的一种重要手段,很多中小散户不了解这一点,听任损失的无限扩大,其风险不言而喻。

即使在知道止损操作的投资者中,实际运用的也较少,在使用中严格执行的就更少了。往往会有这种思想:万一刚刚割肉止损行情就上涨了怎么办?不严格执行则止损点形同虚设。

刚刚止损行情就反向的情况确有发生,这时的心情也会不太平衡。其实止损操作的意义在于长期多次实行,其整体效果将保障你的利润、控制损失,而不是每次都保证投资者不后悔。每一个投资大师在谈到成功经验时都提到止损操作在他的成功中的重要作用,这是止损操作的实用性的最好证明。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齐桓公庭寮求贤
齐桓公庭寮求贤
齐桓公一心想称霸于诸侯,他懂得 “得士者强,失士者亡”的道理,积极地招贤纳士。其中流传着这么个故事。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
曾子拜母噬指讲的是什么故事?
曾子拜母噬指讲的是什么故事?
曾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也叫曾参。曾子小时候家里穷,只能靠上山打柴贴补家用,他的母亲给别人做针线活,父亲种地,一家三口清贫度日。
介之推割股侍主,晋文公为何不封赏介之推?
介之推割股侍主,晋文公为何不封赏介之推?
一般的观点认为,重耳成为晋文公以后,封赏时忘了介之推。其实割股那么轰轰烈烈的事,要说忘了,大概不太容易。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晋文公
李牧:首位击败匈奴的名将
李牧:首位击败匈奴的名将
李牧是赵国名将,出生年月不详,死于公元前229年。李牧和白起一样,为自己的国家做出无数贡献,最后却被国君杀害。李牧的死比白起更惨,因
晋襄公重用赵盾,竟人事决策上的最大败笔!
晋襄公重用赵盾,竟人事决策上的最大败笔!
晋襄公重组三军时,是以狐射姑为中军帅的,赵盾只担任中军佐,即副司令。可是,老资格的重臣阳处父的一番说辞,“赵盾贤于贾季”,让耳根子软
晋襄公继承君位,皆用父亲生前所用的重臣
晋襄公继承君位,皆用父亲生前所用的重臣
晋襄公,姬姓,名欢,晋文公之子,母逼姞,继位前称公子欢。晋文公九年(公元前628年)冬天,晋文公去世,公子欢继任晋国国君之位,是为晋襄公。晋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