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野史解密

朱元璋早知朱棣有意谋反 为何未将其果断处置?

本文作者: (www.04bk.com) 时间 : 2017-08-03 16:17:08 如有异议请联系管理!

为何朱元璋知道朱棣有反意而未果断将其处置呢?这就要站在当时的形势来看。朱元璋自己出身于草莽,深知人们对于权位的渴望,诸子对于储君地位的觊觎他心知肚明。但朱元璋曾定下嫡子才有资格继承皇位的祖训,而其三个嫡子朱樉、朱棡、朱橚均难成大器,根本无法撼动皇长孙朱允炆的储君地位,唯独嫡子身份存在争议的朱棣有实力也有野心有可能对朱允炆发起挑战。

朱元璋 资料图

本文摘自:一点资讯,作者:梅川内酷,原题:朱元璋明知朱棣要反为何不直接将皇位传让于他?

明朝初年爆发的“靖难之役”历史上如同唐初的“玄武门之变”一般,均是由本无继承地位的皇子采取暴力的形式夺取国家政权。万幸的是,虽然经过不同程度的军事争斗,并未能动摇草创之初的国家根本,李世民以及朱棣即位之后均将国家带上了强盛之路。

与李世民情急之下仓促发动“玄武政变”不同,朱元璋在身前便已经知晓其四子朱棣有不臣之意,但一项果断心狠的朱元璋竟没有对其采取撤藩措施。既然如此,朱元璋又为何不直接将皇位传与朱棣呢?

朱棣“靖难”成功后的第一件事情便是将其叛逆行为合法合理化。先是官方受命编发《奉天靖难记》,而后又三修定稿《太祖实录》,宣称朱元璋身前多次有意将其立为皇储,以此来为其夺取皇位开脱。

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朱元璋在临近去世之前,就已经清醒的认识到朱棣有不臣之心。他在洪武三十一年五月十二日颁发圣旨:“说与晋王知道,教陈用、张杰、庄德预先选下好人好,堤备临阵时,领着在燕王右里行。”朱元璋命令晋王挑选将领军士在燕王封地周围布防,以备形势之急。

因此,朱元璋在身前是绝无可能有意将皇位传与朱棣的。

那为何朱元璋不中意英明神武的朱棣,而偏要将天下之重交由一个毫无政治军事经验的朱允炆呢?实际情况也并非如此,朱允炆和李世民大哥李建成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被黑的最惨的两位人物。

朱棣文韬武略不假,但朱允炆也并非无用之匹夫,朱允炆之礼义廉孝、躬亲必行是深得朱元璋看重和喜爱的。朱元璋洪武一朝三十一年,国内国外政治环境清平,已经再无能够影响国体的外部敌人存在,这也是为何明朝内部展开长达四年的内战仍未动摇大明国本的原因所在。

因此当这些难题被朱元璋尽数解决,朱允炆作为守成之主的优势便体现出来。倘若建文帝能够解决掉国内藩王割据的问题,明朝的发展走势又会是另一种光景,而朱允炆本人至少也能够得到唐高宗一般的历史地位。

那为何朱元璋知道朱棣有反意而未果断将其处置呢?

这就要站在当时的形势来看。朱元璋自己出身于草莽,深知人们对于权位的渴望,诸子对于储君地位的觊觎他心知肚明。但朱元璋曾定下嫡子才有资格继承皇位的祖训,而其三个嫡子朱樉、朱棡、朱橚均难成大器,根本无法撼动皇长孙朱允炆的储君地位,唯独嫡子身份存在争议的朱棣有实力也有野心有可能对朱允炆发起挑战。

但当朱元璋临死之前,已经察觉到朱棣蠢蠢欲动,他一面命晋王加以牵制,一面为朱允炆布局防控。朱元璋认为朱棣倘若发动叛乱,以其一藩之力绝难抗衡明廷中央,整个明帝国朝堂上下仍会效忠于朱允炆,朱棣在发动叛乱前期就曾因实力不济而多次遇险。同时此时的朱棣尚无很明显的抗衡之意,北境抗击蒙古大任仍需依靠其力,因此朱元璋在病重之时就并未将其废黜。

上一篇:成吉思汗后人在明朝:学汉文当名将立“西陲第一功” 下一篇:武则天入宫十二年为何没有为唐太宗添一个孩子 声明:朱元璋早知朱棣有意谋反 为何未将其果断处置?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刘鹗与甲骨文历史上第一部著录书《铁云藏龟》
刘鹗与甲骨文历史上第一部著录书《铁云藏龟》
您看到展柜中所陈列的线装本书籍是《铁云藏龟》。这本书是“殷墟”甲骨文历史上的第一部著录书,刘鹗辑。 ——中国文字博物馆解说
周定王兄终弟及,楚庄王问鼎中原
周定王兄终弟及,楚庄王问鼎中原
如果司马迁的《史记》没有记错的话,大周王朝此次难得地出现了一次“兄终弟及”。按《史记·周本纪》记载,周匡王去世之后,继承王位的
曲沃恒叔为何忘恩负义,篡夺侄子晋昭侯政权
曲沃恒叔为何忘恩负义,篡夺侄子晋昭侯政权
晋文侯三十五年(公元前746年),晋文侯去世,晋文侯的儿子、成师的侄子伯继位,是为晋昭侯。晋昭侯元年(公元前745年),晋昭侯将叔父成师封于曲
有了司马迁才有《史记》吗?
有了司马迁才有《史记》吗?
司马迁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为我们留下了千古不朽的名作《史记》。然而,是不是有了司马迁才有《史记》呢?事实并非如此
董仲舒斥孟子
董仲舒斥孟子
董仲舒与孟子的学术之争是鲜为人知的,可能许多人不相信,但这却是真实的。董仲舒画像这天,几只蜜蜂正在董宅后院飞来飞去忙着采蜜。董
孟子谏齐宣王勿好财色
孟子谏齐宣王勿好财色
一次,有人建议齐宣王拆毁明堂,齐宣王去向孟子讨教:“先生,您说要不要拆毁明堂?”齐宣王孟子答道:“明堂是有道德而能统一天下的王者的殿